第三章
一
徐邶教授虽然已年逾古稀,但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依然虎虎生风。只要是他往讲台那儿一站,那自带的气场就让学生们“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同宿舍的老四贾成功曾说过,咱们的徐教授肯定是河南人。老大哥杨火旺不信,你查过徐教授的档案?贾成功说,还用查档案?你看他那名字就知道了。邶取自《诗经》的“邶风”,邶就是现在的河南一带。郑思邕佩服地说,咱四弟的学识就是渊博,不愧是咱们省的文科探花!贾成功又说,咱三哥应该是出生在邕江岸边,要不怎么叫思邕?郑思邕惊异地说,你可真是神了!
那天上午是徐邶教授的古代汉语课,同学们早早就在教室里候着了。徐教授是中国非常著名的古汉语专家。有人认为,若单论学术成就,徐邶教授可与北大的王力教授比肩。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讲《尚书》中的《禹贡》。哪位同学能把课文念一念。听徐教授这么问,大家都面面相觑,好半天没人敢应声。这也不怪同学们,《尚书》诘屈聱牙,难懂又难念,没有两把刷子还真不敢上台。就在这时,贾成功举起了手,徐教授,我来念吧。
“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禹敷土, 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
冀州:既载壶口,治梁及岐。既修太原, 至于岳阳;覃怀厎绩,至于衡漳。厥土惟白壤, 厥赋惟上上错,厥田惟中中。恒、卫既従,大 陆既作。岛夷皮服,夹右碣石入于河。……”
贾成功几乎是一口气念完,中间没有打嗑巴的地方。徐教授露出赞许的目光,很好,请坐。徐教授接着说,《禹贡》忠实地记录了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中国早期区域地理研究的典范,也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
文中说的冀州,有人认为是河北冀县一带。徐教授说,这种理解太狭隘了。其实,秦、汉以前的冀州地区一般是指今日之山西及河北全省地区,即赵、魏、韩三国的范围。不过,冀州为九州之首,这一点无可置疑。
徐教授又说,《尚书》有几十篇古文,我只要求同学们把这篇《禹贡》背熟,记住。《禹贡》全文不到一千二百字,也不算长,把它背熟应该能做到吧?大家异口同声地说,能!
好,徐教授说,下面还有什么问题,请同学们提出。
郑思邕心想,作为老师,即不讲课文内容,也不讲字词句篇,这样的授课还真是新鲜。至于徐教授为什么只让背熟记住《禹贡》,郑思邕自然也是难以理解。他举起手,徐教授请他起来提问。
郑思邕站起来说,徐教授,我不大明白,您为什么单让我们背熟记住《禹贡》,请老师明示。
徐教授微微一笑说,这个你们迟早会明白的。还有什么问题?郑思邕说,没了。
这会儿,魏英姿举手提问,老师,您为什么不讲古文中生僻的词句?我们有好些看不懂。
徐邶教授说,同学们不是有我主编的《古汉语字词解》,那里面都是古文的字词对照解释。实在看不懂的记下来,可以在课堂上提问,也可以去我家里,咱们共同探讨。
其他同学还有什么问题……
下课后,郑思邕找到贾成功,问他徐教授为啥要让咱们背熟记住《禹贡》?贾成功说,其实徐教授已经回答了,你仔细想想。
听了贾成功的话,郑思邕恍然大悟,说道,《禹贡》记录的是全国范围内各种地理现象,是今天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的重要参考文献。就是说,背熟记住了《禹贡》,对中国的山川河流、自然风貌以及古代的行政区划等,基本上就了然于胸了。高,实在是高!
贾成功打趣道,孺子可教也!
二
《远方》手抄本杂志的稿件已经完成,文学社的会员们投稿都很积极。老大哥杨火旺投了好几篇古体诗词,看得出,功力不凡;赵红光投了一篇小说,名字叫《薄雾锁青纱》,写得是农场一对年轻人的恋情。
郑思邕看后说,二哥,你这篇稿子可以在市文联的刊物上发表。赵红光也不隐瞒,说,我已经投稿了,不知能不能发。郑思邕说,现在穆岚在那负责编辑刊物,那人还是有水平的,应该能慧眼识珠。赵红光道,她那篇《春雨》还是不错的,能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也是实至名归。
班委会的文娱委员苗佳慧投稿了现代诗歌《我们来了》,“在新时期的潮头,在青春浪漫的时候,踏着跳动的音符,怀揣着无限的遐想,我们来了……”其诗风有些像贺敬之;魏英姿投稿了理论性的文章《浅谈革命文艺的属性问题》。从内容来看,她对文艺理论还是有些研究的;夏姣投稿的散文《柿树下的缠绵》,用生动的情节,优美的文笔,抒写了姥姥家门前柿子树给自己留下的难以忘怀的思念。
手抄本杂志的封面是同宿舍的老五
苏篠绘制的:一位青春少女,上身是雪白的衬衫,下身是天蓝色的百折裙;在秋风的吹拂下,裙脚微微扬起;少女手拿一本杂志,抬头遥望着远方;天空,一行大雁正在头顶翱翔。郑思邕认为这个画面很好地渗透出了“远方”的意境,非常喜欢。
这会儿,老大哥杨火旺问,咱这手抄本杂志啥时能正式出版?郑思邕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还差哪个东风?老大哥再问。还差装钉呀。郑思邕说,再用线把它装钉起来就行了。明天周日,我去市里的商店买个锥子,再买些针线和浆糊,晚上回来就能装钉了。
第二天,郑思邕骑车去了市里的商店。他刚买完东西,迎面就遇到了蒋小兰和周雯。蒋小兰打趣道,你买锥子和针线干嘛?要纳鞋底呀!郑思邕简单说了他们成立文学社和出版手抄本刊物的事。周雯说,你们中文系的就是活跃,才入学两个月就有文学社了。蒋小兰说,既然碰上了就一起逛逛吧。郑思邕说,那咱们去桃花苑吧。周雯说,太好了,早就光听说过桃花苑,还没去过呢。
一路走着,郑思邕向两个姑娘做起了介绍。桃花苑建于元朝,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桃花苑里最有名的就是桃花书院了。一位领袖曾经说过,桃花苑之所以有名,关键是桃花书院有名。文革期间,书院无人管理,我们这些小孩子经常登临此楼玩耍。
说着,他们来到桃花苑。进门靠右就是碑廊。碑廊挨着墙是一块块的碑石,另一边则是木制的座栏,游人可随时坐下休息。郑思邕说,据我所知,这个碑廊共收藏碑刻140多通(方),其中包涵了书法碑帖碑,皇帝御制诗碑,歌咏古莲池及德政碑等。
再往左前方走,就是过去的直隶图书馆,后改为市少年宫。郑思邕说,文革前少年宫每到放暑假时都要组织夏令营,挑选品学兼优的学生参加。老师对我们说过,希望你们好好学习,争取参加夏令营。那会儿的夏令营完全是免费的,同学们在一起,白天开展各种科学实验活动,晚上参加篝火晚会,是多少孩子羡慕的。我讲的这些小兰也应该知道。
听了郑思邕的介绍,蒋小兰说,我看你完全可以当导游了。周雯说,思邕哥懂得可真多。蒋小兰笑着说,这就叫上哥啦。周雯轻轻捶了小兰一下,看你,吃醋啦?两个姑娘都咯咯笑起来。
他们走上那座著名的月亮拱桥时,迎面又遇到了杨火旺和夏姣。就在这尴尬的一瞬间,周雯说话了,夏姣姐,你们也来逛桃花苑了?夏姣有些不自然地说,是的。杨火旺却笑着说,上个礼拜夏姣请你们去了怀阳山,这个礼拜我请夏姣逛桃花苑。
郑思邕心想,这个老大哥真是有点好玩儿。
三
装钉好了《远方》手抄本杂志,郑思邕心想,夏姣是副主编,应该先让她看看。他先去了图书馆,只见到杨火旺一个人在那儿看书,没见夏姣。他问老大哥,夏姣没和你在一起?杨火旺有些失望地说,我一直在等她,还没见她来。那你继续看书吧。郑思邕从图书馆出来,又奔教室而去。
果然,夏姣在教室里上晚自习。郑思邕悄悄坐到夏姣旁边,咱们的手抄本装钉好了,请你审阅。郑思邕说着把手抄本杂志放到夏姣面前。夏姣笑着说,社长先生,用词不当啊!随后她看了一眼封面,马上兴奋起来,这个封面绘制得太漂亮了!这是谁的杰作?郑思邕说,我们宿舍的苏篠。
夏姣一边翻看着内容一边说,你们宿舍可真是人才济济呀!郑思邕说,第一个人才就是老大哥杨火旺,他写的古诗词很棒。夏姣似乎对这个话题不感冒,没接茬儿,而是问,手抄本是谁装钉的?郑思邕说,昨天我就是去买锥子和针线,还有浆糊,先是在商场碰到了小兰她们,后又在桃花苑遇到了你们。
夏姣的面颊微微一红,说,前天晚上,杨火旺跑到图书馆找到我,邀请我去桃花苑,我说没时间。没想到,昨天一大早他就堵在我们宿舍门口,非请我去不可。我怕影响不好,就和他出去了。没想到遇到了你们。郑思邕说,我们的老大哥还真有股子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
不说他了。夏姣说,我看本期的手抄本从封面到内容都不错,可以让同学们传看了。
第二天中午,郑思邕吃完午饭回到宿舍,老二赵红光兴奋地对他说,那谁,穆岚给我来信了。是吗?说了什么?郑思邕问。她说,我那篇小说基础不错,但是还要再改改。她给我指出了需要修改的地方。她还说,修改好了可以给他们编辑部寄去,也欢迎到编辑部和她当面讨论。郑思邕说,太好了,这就说明发表有希望啦!
赵红光只用了两天时间就把稿子改好了。他对郑思邕说,我准备把稿子送到他们编辑部,当面向穆岚讨教,也顺便认识认识这位女作家。郑思邕鼓励说,这样最好,人熟了以后发稿就容易了。
从编辑部回来后,郑思邕发现赵红光变了,没事就喜欢偷笑,还时常对着短篇小说获奖集里面穆岚的照片发呆。郑思邕忍不住问,二哥,你是不是有什么心事?赵红光喃喃地说,这姑娘有才华,长得也真不赖,我喜欢。郑思邕真怕他迷瞪了,高声说,真要喜欢就去大胆追求!
赵红光似乎刚从梦境中醒来,抱着郑思邕说,好老弟,二哥听你的,去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