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各大社交平台,看到了关于校园暴力勇于站出来为自己维权的事件,初看这一件事的时候我是很开心的,因为受害者选择用法律武器而不是沉默面对,但是事情却一再发酵。
事情的大概是主人公王女士因年少的虚荣心而说了谎,被同学传开并在贴吧等网络媒体上进行了肆意的污蔑和指责,对王女士身心造成伤害,并且在这十年内并没有道歉和悔过,反而一再的诋毁。最终以被告蔣某被法院判处三个月的拘役落幕。
但网上的观点却不尽相同。
观点一:一个巴掌拍不响,受害者是不完美受害者
被告的代理律师在记者采访时,针对事情本身并没有做出肯定和否定的回答,反而以“一个巴掌拍不响”含糊其辞,意指王女士虽然被欺凌但也是“罪有应得”。
网上各类爆料频出,意指王女士之所以被众多同学欺凌,无非是因为其人品不过关。
观点二:王女士将校园暴力转化为网络暴力,受害者变成了加害者
因王女士的起诉,而让温岭某中学出现了“蛆校”等难听的绰号,使广大网络民众对曾在该校及正在就读的学生造成了攻击。
王女士如今起诉被告及欺凌她的人,让广大网名对这些人进行了人身攻击甚至人肉行为,是相当于从受害变成加害方。
观点三:王女士属正当防卫,值得支持
对王女士拒绝做沉默羔羊,对校园暴力大胆说“不”表示了支持。
王女士对加害者并未有过激言行,只是为自己追回一句道歉。
这三大观点几乎覆盖了整个网上的讨论点。
校园暴力在近几年频频被曝光,其中导致其愈演愈烈的原因有三:受害者的沉默;旁观者的事不关己;大多数人的从众心理。而这些原因也导致王女士遭受了近十年的校园暴力。
当王女士站出来为自己维权发声时,并且在成功维权的时候,就开始出现这样一种观点,“一个巴掌拍不响”,这么一句谬论,三人成虎的事件屡屡发生,无中生有一样存在,为了掩盖自己的恶行,而说出王女士是“不完美受害者”这样一个论点。第一,没有人可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对别人做出惩罚。第二,别人的错误不是自己犯错的借口。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头猛兽,当侵犯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这头猛兽就会露出獠牙。不可否认,王女士确实不完美,她也做过不道德的事情,但扪心自问,你我就是这世上完美的道德人吗?每个人都会犯错,但与其用别人的错误来掩盖自己的错误不如大大方方的承认,错误既然已经存在,及时弥补比掩盖更智慧。
而与此同时,王女士的事件使广大网友上升到对温岭某中学教育方式的谴责,同时对该校及当年参与加害者做出了网络暴力行为,也使问题进一步升级。
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校友出现了过激的维护学校的行为,认为王女士这么做是侮辱了母校,也侮辱了曾在该校及正在该校就读的学生。
首先,维护教育过自己的母校的行为是正确的,但同样的,也需要理智客观的看待事件。该事件与学校脱不了关系,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那么它的职责真的有尽到吗?教育到底是那里出现了问题呢?这些是需要面对的问题,而不是一直沉默妥协。
其次,每个人的观点都不应该被代表,或者代表大众大声。“我”的观点是我的观点,“我们”的观点代表的是和“我”同一个观点的一群人。人是群居动物,同样的,大多数人需要别人的认可才能感受到存在的意义和价值,但这并不代表带上大众群体就可以为所欲为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每个人都该为自己的言语负责,而不是借由大众的力量做掩盖。
同样,有人说王女士这一行为是将校园暴力反转,从受害者成为加害者,让加害者受到网络暴力的不道德行为。针对这个观点,纯属流氓观点,如果王女士不进行法律维权,不让加害者受到惩罚,王女士就该一直受到加害吗?受害者不该为自己发声,加害者反而成为被可怜的对象,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没有底线的圣母行为。
法律之所以存在,是为了维持一个公正公平的环境,如果加害者没有受到惩罚,那么只会更加的肆无忌惮。有时候无法否公众言论是强有力的惩治。
这件事情依然在持续的发酵,可能需要时间的流逝慢慢将它淡忘,但事情的发生重点是找出根源,还原真相,解决问题,而不是无休止的争论和谩骂。
希望校园暴力能减少,希望每个少年都有美好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