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董宇辉,喜欢直播间与作家的对话,看完趁热打铁整理的文字,希望你能希望。
阿来 《尘埃落定》 《云中记》
一 关于历史
1 惊天动地的大事加生离死别的个体,构成有血有肉的历史。
2 文学是虚构的,但爱恨情仇是真的
3 听无数人的故事,提炼成一个人的故事
4 我们要传给孩子的,不是财富,要传下来的是门风,“耕读传家”
5 要顺势而为
时来运来,时去无奈,再强的人,逆了世道,都会被时代车轮辗过。
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人的宿命,拗不过世间大流,诸多选择,最后只能走一条路,最后可能通往一个地方,也可能会穷途之哭。
要顺应大势,不然努力只能徒劳无功。
二 读书的意义
读书说到底是建设自己。
1 发现汉字的奥妙
越不是科班出身的作家,写的文字越不刻意,不修饰,幽默而空灵。
大量看书,能发现你没发现过的汉字的多种用法,就象一块肉,你只知道红烧,可还有炖、煎、烤各种你想不到的做法。
2 学会更好地说话
看书,是把同样的语言,能说出不一样的感觉。
有的人说话,灵巧柔软,灵活有趣,有的人却说的刻板,无趣重复。
3 对文字的处理能力
不同人在不同书里,对文字的处理不一样,背后的根本是他本身观察感受到的世界不一样。
比如从骨头变轻了,写成“骨头里冒泡泡”。
写作,小学生拼技巧,成年人拼表现情感,故事结构,架构能力。
4 仔细品味,过往人生是一张白纸,你就是历史的参与者、创造者。
读书让人生变得厚重,能经历不同的人生。
人生就中间40*50年,更多经验,不可能经历那么多,但书可以,体验到不能体验的东西。
因为真实,所以充满了力量。
5 对成年人更重要,磨炼心性,看到本质
现在社会有“伸手不见五指”的成年人,什么都不懂,不知道判断得失,作决定拿捏不好分寸,跟人说话不懂轻重,跟身边人相处,不知道先后,看不到本质。
读书能让人更看懂社会,理性清醒,博学,形成好的门风,态度修养。
三 文学作品与商业经济
1 小说洞察人性,好的管理尊重人性。
小说能洞察人性,好的作品能让你更好地运用在商业中,超越经管类书籍。
2 经济学原理,从对领地的执念,变成重商主义。
藏区,原生态的地方,有非常领先的经济学原理。
现在世界推崇的不是战争,是开放共赢,是科技,追求经济繁荣。
世界史,以前掠夺,地方变得越来越穷,后来做贸易,人人都有机会,让生产不断发展,经济繁荣。
从权力的争夺,交易得到的东西,比战争得到的东西更多。战争是力量的战争,零和游戏,你死我活,贸易,是互相的成全和双赢。
四 关于教育孩子
1教育孩子,要原生态,质朴,可能会交好运。
他的善意、无害、包容,开放的姿态,周围人能感受到,贵人喜欢助什么样的人,与事无争、利他精神的人。
2 选书标准——有趣好玩
知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
要读有趣的书,更要留时间去玩
要用80%的时间看书,留20%的时间来玩,让生活变有趣。
3 孩子读书的意义
看历史,不是让孩子钻营成功和失败之道,反而是看无数人相遇别离,无数家庭获得和失去,无数爱恨情仇。
让孩子理解,人,之所以为人,没有单纯的善恶,没有绝对正邪,洞察人性中最本真的东西,知道怎么过好这一生,怎么做一个让人喜欢的人。
读书,孩子读的不是知识,要建立对文字的感觉和理解,靠文字表达、思考、思想,将来理解能力提升,审美能力提升。
五 文学与人性
1 看见更真实的东西
通过对细节和情节,看到生活本身的样子,因为真实,所以充满力量。
好的文学,通过极其小而准确的视角,让你把什么都看见。
能把人掩盖的,沉淀在最下面的、人性中真实的东西显现出来。
真正对人生起作用的是什么,
2 打开感受
当下处在到处有人给你讲道理的时代里,哪里有那么多道理。
需要自己感受,打开眼耳鼻舌身意,感受色身香味触法
3 看书,开始如饥似渴,超过一半,2/3时,舍不得看。
4 人生大智慧——忙里偷闲 苦中作乐
六 感悟
1 初看,看到一个混乱没有秩序的世界,感到愤懑
再次读,看到一个遥远而又完全陌生的世界,开始好奇。
最后再读,看到一个随意,但却充满了哲理的世界。
2 归宿
生命最终的归宿,好像都是一种安排好的结局,我们把这种无可避免的东西叫做宿命感。
我们见过太多的人,费尽心机,最后却只能徒劳无功,好像也是宿命。
我们看到了很多人大智若愚,最终却顺风顺水,好像也是宿命。
为什么聪明的人都一事无成,可能太过聪明的时候,你正好闪躲过了命运给你每一次的奖励,自然的岁月流转里,人们获得,也失去,在撕扯和疼痛中学会相爱。
所谓聪明的人,大事小事都想赢,结果却满盘皆输,工于心计,但是徒劳无功。
3 生生不息
在昼夜的不停交替中,人们相遇又分离;
在错愕和震撼中,人们学会了生活;
在生死的循环往复后,人们沉默又喧哗;
在希望和绝望中,生生不息。
生生不息,这4个字特别好,让我们看到一种宏大、又充满了力量的画面。
4 记恨
是这世间最无趣的事情,因为你恨的人伤不到你,你爱的人,才可以。
5 飞鸟振翅,顷刻消失于天空,大雪落地,春暖之时,也消融无踪,生死有命,短短一生里头犹如屋顶的夜风,没有痕迹。
只有被铭记的才不会陨落,只有被怀念的才不会逝去。
《云中记》,写汶川地震的灾难文学
1 对大地母亲,你无法报仇,但看书的意义,在于“让无力者有力,让有力者前行”。
2 同一个人,不同时间,读同一本书,感受也不一样。
3 强烈的情感体验
有的书,一会哭一会笑,情感密度,非常大,高强度体验,纯粹强烈且真实,都能让人由衷地放松,如释重负,内心平静,获得精神救赎,灵魂都净化了。
4 用文学找到一种救赎的出口
面对自然灾害的无力感,跟生活中的挫折,带来的无力感,陷入可以,但不能一直沉溺其中,精神救赎从哪来,宗教,周边的人,音乐影视,文学作品也是一种方式。
有时人会沉溺于痛苦中,但人需要从战争、疾病、天灾中,觉醒、站起,并继续前行。
5 回忆记录一个灾难事件,也算是一个纪念
小说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活由事件构成,用这本书,把这个事件,记录下来,并理解它意味着什么。
6 不能动摇对大地的信心
大地母亲的一个震动,不能把他当作一个敌人,重建对自然山水美的欣赏,在认知自然规律基础上,重建秩序,重建信心,恢复情感,救赎灵魂。
不是一味的悲伤,找到重建生活的信念,抚平伤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