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某个节点,很难看到生活百态。
初四,有朋友说,她要疯了。
春节回家,家里人逼婚。逼和催也算这年头的一个常态。
但故事的发展,离谱到让人觉得这是电视剧,且胡编乱造,不合逻辑。人看了会觉得很雷的电视剧。
刚见了一面,双方说试试吧,然后家里人把刚和她见一面的男人留宿她家。
她觉得不可思议,尬极了。
个中离谱的事,这儿无法详说,总之,你会觉得父母不像她的父母,像极了做某方面生意的。他们不觉得这是他们的女儿,只为她没有完成他们的某种期望而愤怒。
朋友气到发抖,提前离家。
回不去的家,不回了。
另一个刚才老家回来的朋友说,婆家,就是一个大型修罗场。
老公有几个姐姐,一个哥哥。每年几个姐姐都会回去住一天两天。
在这一天两天中,自己被要求要像一个保姆或者老妈子一样,时刻关注着有什么家务活需要她做,不要让姐姐做。
即便这一顿饭她不吃,她也要做,她也要洗涮,因为她是这家媳妇。
一群人都坐着玩手机,聊天,但凡有点活,就要喊她去做,其他人不存在一样。
而她,也只是一年回去几天,她也并不熟悉老公家。
说那边风俗如此吧,可是她的家婆又四处炫耀她自己的小女儿嫁的好,小女婿啥活都干,小女儿十指不沾阳春水。
到了儿媳妇这边,家婆又总是觉得她做的都不够。
事情足够奇葩,不能一一列举。
朋友说,这儿修正了一年的观念,回家不到一天,各种陋习又瞬间爆炸。他瞬间变回大爷,没有手脚吧,也还不算过分,还眼盲心瞎,高高在上,吆五喝六。
工作一年,回家继续炼狱。
一个地方生活久了,看多了彼此关心而又不越界的关系,以为随互联网的发达,物质的满足,人与人关系也会改善。
有时候,你会觉得这种双标现象,只是在短视频中用来取乐的,你会以为这个年头哪还有这么明显的双标。
一个节日后,你突然发现,那不是短视频演的,不是用来吸引眼球的,那就是活生生的事实。
向往奔赴的节,在有人那儿,成了劫。
对于节,人们期待的是团圆温馨美好等,可是在现实中,对有些人节是吵闹的节点,是潜藏的矛盾公开化的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