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假李逵剪径劫单人 黑旋风沂岭杀四虎(中)
那草屋上火苗被风一吹,瞬间烧没了。有诗为证:
劫掠资财害善良,谁知天道降灾殃。
家园荡尽身遭戮,到此翻为没下场。
等赶到董店东时,日已平西。李逵奔到家中,推开门,进到屋里面,只听得娘在床上问道:“是谁进来了?”李逵上前仔细一看,见娘双眼都瞎了,坐在床上念佛。李逵轻声答应道:“娘,铁牛来家了。”李逵娘欣喜道:“我儿,你去许多时,这几年都在哪里安身?你的大哥一直在人家做长工,只挣些饭食吃,很难养活得了娘,我时常思念你,流干了眼泪,因此瞎了双目。你过得如何?一向可好?”李逵寻思道:“我若说在梁山泊落草,娘定不肯去,只能骗她了。”便答道:“铁牛如今做了官,特回来接娘。”娘道:“那可好啊!只是你和我怎么去啊?”李逵道:“铁牛背娘到前面路口,再找一辆小车拉着娘去。”娘高兴道:“等你大哥回来商议一下。”李逵道:“等他做什么?我和你这就走。”简单收拾点衣物,正要出行,只见李达提了一罐子饭走进家门。李逵见了,连忙放下手里包裹拜道:“哥哥,多年不见。”没想到,李达竟然骂道:“你这东西回来干什么?又回来连累人!”娘赶忙道:“铁牛如今做了官,特地回家来接我。”李达一脸不屑道:“娘呀!休信他放屁。当初他打架杀了人,教我替他披枷带锁,受了万千的苦。如今又听说他和梁山泊贼人私通,劫了法场,闹了江州,现在梁山泊做了强盗。前日江州发下公文来,着原籍县衙追捕正身,还要捉我到官府,限期交出贼犯。亏得财主替我到官府辩解,说他兄弟已离家十来年,早已不知去向,也不曾回家,莫不是同名同姓的人冒充乡籍?又替我上下使钱打点,因此才没被官府杖责,限期追要。现今出榜悬赏三千钱捉他。他这东西没死,却跑回家来胡说八道!”李逵见事情败露,只得劝道:“哥哥不要恼怒,干脆和我一同上山去快活岂不是好。”李达闻听大怒,本想要打李逵,却又打不过他,便把饭罐撇在地上,转身径直出去了。
李逵对娘道:“他这一去,必然是去找人来捉我,到时就脱不得身了,不如及早走吧。我大哥从来不曾见过这么大银锭,我留下一个五十两的大银锭子给他,放在床上。大哥归来见了,就不会带人去追赶。”说罢,李逵解下腰包,取出一锭大银放在床上,然后扶起娘道:“娘,我背你赶快走。”娘被大儿子李达说得心里没底,问道:“你背我到哪里去?”李逵道:“你休要问,让你去快活便是,你不要担心。”李逵当即背上娘,提着朴刀,出门边往小路上走。
果然,李达直奔财主家报告了,领着十来个庄客飞也似赶回家里。进屋一看,不见了老娘,只见床上留下一锭大银子。李达见了这锭大银,心中暗忖道:“铁牛留下银子,背娘去哪里躲藏了。必是梁山泊有人和他一起来的,我若追赶过去,反倒被他们害了性命。想他把娘背走,必是去山寨快活。”众人没看见李逵,都不知怎么办。李达却对众庄客说道:“这铁牛背着我娘走了,不知往哪条路去了,这里小路甚是繁杂,怎么去追赶他?”众庄客见李达也没办法,支吾了半晌,也各自回去了。
李逵怕李达领人赶来,背着娘只往乱山深处的僻静小路走去。眼看天色晚了,但见:
暮烟横远岫,宿雾锁奇峰。慈鸦撩乱投林,百鸟喧呼傍树。行行雁阵,坠长空飞入芦花;点点萤光,明野径偏依腐草。卷起金风飘败叶,吹来霜气布深山。
李逵背娘走到岭下,天色已晚了。娘双眼不明,不知早晚。李逵却认得这条岭,叫做沂岭。翻过岭那边去,方才有人家。李逵背着娘,趁着星明月朗,一步步爬上岭来。娘在李逵背上说道:“我儿,上哪里讨口水来我喝才好。”李逵道:“老娘,等翻过岭去,找个人家安歇了,做些饭吃。”娘道:“我中午吃了些干饭,口渴得不行。”李逵想了想道:“我喉咙里也跟要冒烟火似的。我背你到岭上,你歇一歇,我去找水给你喝。”娘道:“我儿,真的渴死我了!救一救我!”李逵道:“我也疲乏得不行!”好容易爬到岭上,在松树边一块大青石上把娘放下,把手里朴刀插在侧边,叮嘱娘道:“耐心坐一坐,我去找水来给你喝。”李逵听到山涧里溪水流淌声响,寻声过去,转过两三处山脚,找到那山涧边,一溪好水。有诗为证:
穿崖透壑不辞劳,远望方知出处高。
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李逵来到溪边,捧起水来先喝了几口,忽然想道:“怎么能够把这水带回去给娘喝?”站起身来东看西望,只见远远的一个山顶上有个庵院,心中一喜:“好了。”攀藤揽葛,上到庵前,推开门一看,却是个泗州大圣祠堂。泗州大圣又称泗州佛或狼山大圣,是唐代高僧僧伽的尊号。面前有个石香炉。李逵用手去拿,原来是和底座凿在一起的。李逵两手上去拔了一回,哪里拔得动。一时性起,连那底座一起搬出,在前面石阶上一磕,把那香炉磕掉下来。拿着香炉回到溪边,将香炉浸在水里,拔起溪边杂草,洗干净了香炉。舀了半香炉水,双手端着,寻旧路返回,踉踉跄跄走上岭来。
回到松树里边,石头上不见了娘,只见朴刀还插在哪里。李逵连忙喊娘喝水,杳无声息,叫了几声不见答应。李逵不免心慌,丢了香炉,睁大眼睛四下里寻找,并不见娘。走不到三十步,只见草地上一团血迹。李逵见了,心里越发惊慌,寻着那血迹找去。来一处大洞口,只见两人小虎崽在那里舔舐一条人腿。正是:
假黑旋风真捣鬼,生时欺心死烧腿。
谁知娘腿亦遭伤,饿虎饿人皆为嘴。
李逵惊诧道:“我从梁山泊回来,特地接老娘上山快活,千辛万苦,背到这里,却让你给吃了。那鸟虎仔拖着那条人腿,不是我娘的是谁的?” 火从心头起,赤黄须发竖立起来,将手中朴刀挺起来,搠向那两人小虎。这两小虎崽被搠得慌恐,也张牙舞爪钻上前扑来。李逵手起刀落,先砍死了一个。另一个吓得转身就往洞里钻去,李逵紧赶两步追到洞里,也砍死了。李逵钻入那老虎洞内一看,空空如也,忽听洞外有响动,李逵急忙趴在洞口一块石头后面往外张望,只见那母老虎似乎觉察到不妙,张牙舞爪往窝里奔来。李逵心道:“正是你这孽畜吃了我娘!”放下朴刀,从胯边抽出腰刀。那只母老虎蹿回到洞口,先用尾巴在窝里一扫,便把后半截身躯退坐进去。李逵在窝内看得仔细,把刀朝母老虎尾巴底下用尽平生力气狠命一戳,正中那母老虎粪门。李逵使得力重,把那刀柄也送入老虎肚里去了。那母老虎大吼了一声,蹿出洞口,带着刀跳过山涧那边去了。李逵拿起朴刀,从洞里追赶出来,那老虎疼痛难忍,直抢逃到山石岩下去了。李逵正在追赶,只见身树林中卷起一阵狂风,吹得树木败叶如雨点般飘落下来。自古道:“云生从龙,风生从虎。”李逵扭头看向风起处,只见月光下,一只吊睛白额虎忽地跳出来,大吼了一声,往李逵猛扑过来。李逵不慌不忙,借着那老虎的势头,手起一刀,正中那老虎颔下。老虎不再扑腾,明显气管已断,气流和着血沫四处飞溅。那老虎没退几步,扑通一声,如倒塌半壁山,登时掉落岩石下死去。
李逵一时间杀死四虎,又回到虎窝边,用刀四处拨弄翻找了一遍,唯恐还有漏网小虎,确定已无任何踪迹。李逵也困乏了,走向泗州大圣庙里,睡到天明。次日早晨,李逵又来收拾亲娘的两腿及剩下的骨头,用布衫包裹了,到泗州大圣庵后挖了个土坑埋葬了。李逵不禁大哭了一场,有诗为证:
沂岭西风九月秋,雌雄虎子聚林丘。
因将老母残躯啖,致使英雄血泪流。
猛拚一身探虎穴,立诛四虎报冤仇。
泗州庙后亲埋葬,千古传名李铁牛。
李逵肚里又饥又渴,收拾包裹,拿了朴刀,上路慢慢地走过岭来。只见五六个猎户都在那里收拾弓弩箭支,见李逵一身血污从岭上下来,都吃一惊,问道:“你这客人莫非是山神土地,如何敢独自过岭来?”李逵心想:“如今沂水县贴出榜,悬赏三千贯钱捉我,我怎敢说实话?编个谎子骗骗他们吧。”便答道:“我是路过的客人。昨夜和娘过岭来,因我娘要水喝,我去岭下取水,那老虎把我娘拖去吃了。我寻找到虎窝里,先杀了两人小虎,后杀了两人大虎,刚在泗州大庙里睡到天明下来。”众猎户齐声惊叫道:“你一个人如何杀死四只老虎?便是李存孝和子路来也只能打死一个。这两人小虎就算不打紧,那两人大虎可是非同小可。我们因为这两人畜生,不知受了几顿棍棒。这条沂岭上面自从有了这窝虎在,整整四五个月没人敢路过。我们不信杀死四只老虎!敢情是哄骗我们?”李逵道:“我又不是这里人,没来由哄骗你们做什么?你们不信,和我上岭去寻找那四只死虎给你。回去带些人去抬下岭来。”众猎户道:“若果真如此,我们自会重重谢你。那可太好了!”众猎户吹起唿哨来,一霎时聚起三四十人,都拿着挠钩枪捧,跟着李逵,再上岭来。
此时天已经大亮。众人跟随李逵爬到那山顶上,远远望见窝边果然杀死两人小虎,一个在窝内,一个在外面:一只母老虎死在山岩边,一只雄虎死在泗州大圣庙前。众猎户见李逵果真杀死四个老虎,尽皆欢喜。用绳子把老虎捆绑起来,使扛子抬下岭来,邀请李逵同去请赏。先派人去报告里正、上户,即当地负责掌管户口和纳税的小吏和有一定身份名望的富裕户,都来迎接。
老虎抬到一个大户人家,曹太公庄上。那人原是闲吏,专门在乡里刁难敲诈,胡作非为。近来发了几贯浮财,行为尤为不可一世。曹太公亲自出来迎接,与李逵相见,邀请李逵到草堂上坐,问起杀虎的经过。李逵把夜里背娘到岭上,为娘找水喝,因此杀死老虎的事情说了一遍。众人都听呆了。曹太公又问:“请问壮士高姓大名?”李逵顿了一下答道:“我姓张,无名,都叫我张大胆。”诗曰:
人言只有假李逵,从来再无李逵假。
如何李四冒张三,谁假谁真皆作耍。
曹太公赞道:“真是大胆壮士,不那样胆大,如何能杀得四只老虎!”说着,叫人安排酒食款待李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