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生锻炼自学能力的舞台,是学生自由探索知识的空间,更是提高语文能力的简捷途径。古语云:“预则立,不预则废”,即“不论做什么事,事前是否有准备是能否成功的关键。同样,学习知识也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即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是有效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学好新课的前提,更是高效率学习的基础,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那么,如何预习?怎样才能真正发挥课前预习的效果?根据教学实践,我想在这里提出自己的几点浅见: 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明确预习的任务和意义,使学生正确对待课前预习这种自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语文自学能力。 其次,为了使学生有效地完成预习任务,需要为学生提供具体的预习方法,帮助学生寻找既快又全面的学习方式,并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然后,针对学生的实际,我帮助他们制定了以下预习任务。 一、查 查找本课相关的写作背景,掌握作者的身份及作品,特别是遇到专业名词或术语时,可以到网上查阅或用其他方式查找相关资料,以帮助学生加快理解文章,减少课上繁琐介绍。比如:在《回延安》这一课的课前预习中,有个同学把延安这个革命圣地的以前和现在做了详细的了解,再和作者重温当年的革命生活后,在课堂上就即兴编了一段信天游为课堂助兴。但查资料时切记不要从现成的参考书中或相关资料中照抄有限的内容之后就应付了事。这样的做法根本就起不到自学的作用。 二、读 要读准本课的重点字音,读懂词语意思(以上用字典等工具书来完成),读通句子,读清文题带给我们的信息,读出文章思路,掌握大意,要完成读的任务并不是读一遍课文就能应付得了的,必须多读、反复的读。“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样做也缩短了课堂上的阅读时间。 三、思 预习中,要带着课后“思考与讨论”中的问题,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最后归纳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思考划出自己理解上的疑难之处,从内容、背景、布局谋篇等处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之后就可以在课堂上有针对性地听课。这样做之后,不但会提高听课的注意力,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迅速理解并吸收所学的内容,缩短了课后理解巩固的时间。还是在《回延安》这课的预习中,就有个孩子曾提出这样的问题:“延安既然是我们革命的根据地,为什么当时不把那里当做我们的首都呢,那样不是更有意义吗?”还有个孩子问了:“现在的延安条件那么好了,为什么还要住窑洞呢?”这样的问题虽不能立刻揭示主题思想,但通过对问题的分析,使学生对陕北的地理位置、交通、文化等方面都有了更详细的了。如果所提问题当堂没能解决,那么课下要及时和老师或同学沟通,绝不能轻易放过任何一个疑难,切忌懒惰。 四、写 写出预习笔记,把以上“查”、“读”、“思”的过程,详细的记录下来,这是预习的关键。“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详细的预习笔记不但能够帮助记忆,又可与课堂笔记相结合,缩短课堂笔记的时间。 最后,在课堂上教师要做好预习检查。随着讲解要不断地检测预习效果,比如考查字词的读音、书写等,给学生发问、提建议的机会,对预习效果好的要及时表扬鼓励,使之有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预习不充足的,多督促、多指导,提高预习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总之,预习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提高有效教学的效率,更能培养一批自主学习的上进人才。
语文学科怎样做好课前预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20教师资格考试核心知识点(教学设计概念):语文学科 教学设计在教师资格证科目二【小学《教育教育知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