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界流行着一句话,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话虽如此,现实生活中,完全没有接触过理财,或者一听股票基金便连连摇头摆手,表示自己一辈子都不要碰这些东西的人却依然多不胜数。一方面由于没有相关的经验,对未知有着本能的恐惧,容易对新鲜事物有种抗拒心理;另一方面由于旁人在理财领域亏损事迹的传播,导致他们未经体验便信以为真。
而我自己开始接触理财,也是今年7月份的事。由于自己手上有点积蓄,又自认为不会一辈子在企业做职员,所以渴望早日实现财务自由;加之父母在财务上的困扰,使我对钱生钱的渴望日渐浓烈,理财投资的学习也就这么被提上日程。经过2个多月的学习与思考,对于理财这件事也有一些感悟,在此分享一下。
1.多尝试新事物,体验后再说话
学习理财知识一个星期后,我开始定投两款基金产品,由于自身抗风险能力不强,所以选择了风险相对较低的指数型基金。45天的时间,两款产品的总回报率接近4.5%,其中追踪上证50指数的回报率为2.2%,追踪海外市场的基金回报率为7%。顺便提一下,由于人民币贬值以及市场因素,海外市场的基金近期比较火热。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拿普遍为市场所熟知的余额宝这一货币基金产品来说,其7日年化率为2.3%,假设期间波动不大,年收益率也为2.3%,事实上也不会有太大波动,为那么简单推理出其45天的收益率应为0.28%,计算公式为:2.3%/365*45=0.28%。几十倍的收入差,放在小基数上没有太大区别,但基数扩大时,差距也就越来越大。
但在我自己投资前,听到的基本都是买了基金就亏损,千万不能买不能碰的言论。更有压根没有接触过基金股票的人,将它们当成洪水猛兽一般夸夸其谈,临了不忘来一句“我一辈子不会碰那个东西”的誓言。可是除了我自己在基金上的盈利,朋友在股票上的盈利也证明这些言论真的只能听听而已。朋友去年几乎在股市最高点进入,后来快速亏损,但由于投钱不多,亏了1000多。可今年年初,在网上一片吐槽熔断机制,股市慌的时候,他又把去年亏损的钱全部赚了回来,还倒盈利几百。
网上劝人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段子不都经常说,第一批进入淘宝的人都成百万富翁了,第一批使用微信并开通的公众号的人也都有了不错的收入,而总是在质疑,等待成熟才进入的人,往往很难分到一杯羹。更何况,没有体验就没有话语权,那就更不要相信那些人的无稽之谈。
2.理财有风险,心里须有一杆称
理财的前期试水过程,或者说整个理财的过程,都存在着花钱买经验的阶段。即使如我所说,进入基金市场赚钱了,那也不代表它会一直赚钱,总有亏损的时候。我们所要做的,一个是降低风险,另一个是做好自己的心理建设。降低风险主要来源于自己对相应投资市场规则的掌握,了解如何判定产品是否值得投资,股票我不是很了解,但基金,尤其是指数基金,是有章可循的。比如大盘指数,基金估值等,都是评判标准。后者则是明白投进去的钱可能亏损,而当它达到最大亏损程度时,你是否能接受这个风险。如果不能,选择低风险或者分散投资都是不错的选择。
3.理财的前提是有财
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理,你想理财却无财可理,这也是一件悲催的事情。而积财的方法,四个字可以概括,即开源节流。前者让我们寻找增加收入的方法,比如利用你的工作所长,赚些外快,文案可以接软文,IT可以接项目,听着简单,做起来也需要一定的积累。平时多注意提升自己的赚钱技能,积累相应的资源,总会有一些突破。这也是我一直在探索的道路,上个月也额外赚取了1200多的收入,不过来源不稳定,金额也不够理想,还需要继续摸索。后者很容易理解,就是节约,能省则省,最为提倡的帮助省钱的办法是记帐,然后分出哪些支出是必需品,哪些是可买可不买,哪些是完全不用买的东西,然后按需支出。不过对于个人而言,我更喜欢保质保量的生活,想买什么就能买什么,所以我对自己积累原始财富的要求是开源。
不少理财的达人都说,理财越早开始越轻松,一个是时间的复利所产生的强大优势,另一个是年轻人本身对风险的承受度。不过,任何时候开始都不算晚,毕竟,种一棵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