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每当这句话伴随着音乐响起,我的内心都舒适无比,就像蔚蓝的天空飘来一朵白云,瞬间能让自己的心情平静安宁。
热爱这句话,因为,我一直在寻找自己。
1.一无是处的自卑
曾经有一个阶段,无论怎样努力,都无法摆脱内心的自卑,都始终苦恼为什么我不如别人。眼前看到的一切场景,比如,同学的身高、头脑、体质、表达、成绩、外表等等,都会情不自禁拿来和自己对比,而且每一次对比都无一例外会在内心深处配上一句旁白:他好,我不如他好,我不好。内心的自卑就像一层蛋壳,包裹着脆弱的胚胎,形成与世隔绝的自我保护,更形成了阻碍成长的自我闭塞。那个时候的我,始终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更对做自己一无所知,就像地理大发现以前,欧洲人对美洲的存在一无所知一样,那个纯正本真的自己正静静的躺在我的狭隘认知领域之外,我从未意识到他的存在。
2.一无所有时自省
直到有一天,病痛引导我静下心来发现。
由于不爱惜身体,长期工作熬夜透支,胆囊出现多发性息肉,被迫实行了切除手术。术后恢复艰难,在长达两年的时间里,无法工作,不得不连累父母照顾。这两年里,由于身体的极度不适,我切断了一切社交活动,除了爬山、跑步等户外锻炼,我从不出门,也从不联系任何人,每天只独自坐在家里。那段时间我每天会花大量时间对着镜子反省,反省什么让自己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在反省的同时,我开始观察镜子里的自己。慢慢的,我能清晰感受到自己健康状况的细微变化,也能敏锐感受到自己每天心理状态的波动起伏。从那时起,我就突然明白:我找到了另一个自己。我学着尊重身体的需要,学着顺应心里的感受,学着理解每天的身体和心理的痛苦,学着和内心里的自己沟通,于是在这样的感知和接触中,痛苦的身体渐渐开始恢复,煎熬的内心一天天开始平静。最终,我开始平静的接受这一刻的挫折,开始平静的接受这一刻失败到人生极点、身无分文、一无所有,却又坦然平静的自己。
3.一事无成仍自信
从此,我养成了观察自己的习惯。
两年后,我开始工作、恋爱、结婚,这一切都听从了自己的内心。期间,幸运却痛苦煎熬的开始了四年的秘书工作。四年里,秘书工作的严苛要求和高强度工作节奏,虽然带来了能力的快速提升,但是也险些把我刚刚建立起来的身体和内心平衡彻底摧毁。当妻子和母亲以外的所有人都认为我应该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时,我常常坐在凌晨一两点的办公室里,疲惫的问自己,我想要这样的繁忙又无尽头的工作吗,我的身体允许我这样透支吗?我知道身体和能力都没有准备好。我已经在最近四年煎熬的秘书工作里,找到了自己当前的能力边界和身体极限,我必须给自己一个留白的时间修整和充电,好好利用这难得的空闲锻炼身体、磨炼思维、提升自信,丰富储备。最后,当领导给我更重要的工作岗位时,我选择了很多人都感到失望的放弃,我提出了离开的要求,去了一个压力、节奏都更适宜的岗位。
今天,我依然庆幸一年前的这个选择,放慢自己,我才可以再次更加深入的观察我自己、理解我自己、反省自己。
今天的我已经不再嫉妒别人的优点,不再苛求自己的完美,不再害怕别人的否定,我不再依附于他人的评价,我已经能够清晰的描绘出内心最真实的自己。我知道,多少人努力这一生其实就是想要活出他自己。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怎样才是我们想要的那个自己。所以,我会好好珍惜当下的时机,放慢自己,寻找自己,成为自己。
回想自己过去的十几年经历,每一次节奏的放慢,对我而言都能换来能量的积蓄;每一次经历的煎熬,对我而言都是审视自我的良机。我比不过别人的快节奏,但我却有自己慢慢积蓄的小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