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我读完了李老师三十二万字的《爱心与教育》,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李老师参加工作的那年,刚好是我出生的时候。倘若我在中学那会,就知道乐山一中的李老师,那现在的我会是一个什么模样?倘若我在大学那会稍微用点心,去看一看李老师的书,那我这个“准老师”又会是什么模样?再假设我在工作之初,就读到了李老师的书,那如今的我又会是什么模样?然而,世上本无“后悔药”,更要那么多的假设和如果。
幸亏,工作第九年的我,荣幸地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我成了李老师博士工作站的其中一名学员。
和众多李老师的学生一样,我无疑是幸运的。
在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中,一共分成了 “爱心与童心——我和学生的感情故事”、“与顽童打交道——后进学生的转化”、“锻造卓越人格——优秀学生的培养”、“回答心灵的呼唤——青春期教育的尝试”、“沉重的思考——一位女生的自杀引发的德育剖析”、“生死两地书——和远方一群中学生的通信”、“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引导学生关注周围的人”一共七个板块来书写。在读完序言"我的教育思想历程"部分,我写下了这样一句话:“原来早在上个世纪,李老师在素质教育方面已经做出了那么多的探索,现如今的我,生活在这样的两个世纪的交替之际,但我自己的教育思想却左右摇摆,模糊不清,不得不说,比起当初同龄的李老师,我真的落后太多了。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新时代的野人。”
第一部分,带给我更多的是温暖,我被李老师和同学之间纯真友谊感动了。李老师生病,同学们一起去看望李老师,在李老师面前说“都怪我们不好,是我们把您气病的。”班上的周慧生病了,那时候由于交通条件太差,李老师用自行车把周慧带到医院,自行车上不去的地方,李老师就背着周慧到达山顶的门诊住院部。李老师还不忘安慰生病的同学,“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把他打垮”。而生病的周慧却在心里默默念着:“给人民做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读到这里,我仿佛看到李老师气喘吁吁地背着生病的同学一步一步旺山上走,边走,嘴里还边喘着粗气念着诗......读着读着,我的眼睛湿润了,心潮澎湃......李老师的妹妹生病的时候,同学们”搞地下工作“,读到学生写的《秘密行动》的时候,我一边为同学们的“秘密行动”的暴露而担心,一边又为他们行动的成功而心潮澎湃。我写下了这样的一句话:“读到这里,我心潮暗涌。李老师当时该该有多么地爱学生才会有这种感染!”宁玮的故事,深深地触动着我,因为我曾和她一样,也是一个农村女孩。读到李老师为班里面每一个同学过生日的时候,读到李老师每带一个班,都会按照学号进行家访的时候,我的脸红到脖子跟。这些事,我从没有做过。当我读到同学们为李老师过生日时,李老师站在讲台上对同学们说“李老师并不是你们想象得那么高尚。但是今天同学们又一次深深地教育了我:教师的艰辛劳动换来的报酬,不仅仅是金钱,更多的是丰厚得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请同学们,不!请我的培养们监督我!”我仿佛看到李老师饱含热泪站在讲台上真诚地做着演讲,而我,似乎就坐在教室里,感受着眼前这位老师的特别、平易近人。
第二部分,关于后进生的转化,在这一章里面,我写的更多的是一种追问,我也在联系我们班那几个“万同”式的同学。李老师说,引导后进生,关键要“用心灵赢得心灵”。引导后进生经常对自己进行“灵魂的搏斗”,用高尚的自己战胜卑下的自己。李老师的方法是,犯了错误不批评,但是只要又进步,就会马上报喜,并给予热情的鼓励。面对后进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李老师不是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而是将主动权交给后进生自己,只要他们在某一周内犯错误的次数减少了,甚至没有犯错误,都要到李老师那里领一张“报喜单”,拿回去向爸爸妈妈报喜。反观我呢,不仅我自己沉不住气,性子急,看到学生犯错就忍不住要去批评他们,还总是提一些“下不为例”等学生自己永远都不能满足的要求。李老师对班上的那些“奇葩”同学,似乎永远有用不完的招儿:课堂上耍蛇的同学,李老师就介绍他与生物老师交朋友,还推荐他当生物课代表;上课从来不听的文建国,李老师发现他特别喜欢搞小制作,李老师就嘱咐物理老师带着他参加各种小制作比赛;就连一上课便睡觉,也看不出对什么有兴趣的郭华威,李老师也有他的办法——抄写《烈火金刚》。读到这里,我发现李老师都是先找到每一个后进生他们身上的特长,或者是他们在某一方面的兴趣点,然后在这个点上去突破,努力去扶正他们身上优点的幼苗,使幼苗茁壮成长,从而排挤掉他们身上的那些“缺点的杂草”。那我自己班上的那几个同学呢?我去真正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了吗?同时,李老师不仅分析了后进生形成的三方面的原因,还分享了他的教育后进生的方法。里面的每一条,都是干货满满。其中,我对写“家校联系本”、“填报喜单’、”每日九问”、“写《灵魂的搏斗》”、“对手竞赛”、“推荐好书”几个非常感兴趣,我也正在谋划,怎样在班会课上,以恰当的方式改进一下,推进到我的班级去用。同时,李老师还为万同“开小灶",让他重拾信心。这些,难道不正是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吗?
第三部分,关于优秀学生的培养李老师的鼓励优秀学生”自己和自己较劲“战胜自我,这个方法我觉得特别受用。因为我深深感觉到,在我的班级里,这是那些同学最需要的。(同时,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也才真正意识到,长期以来,在我的心里,在我的眼里,我常常看到的都是那几个喜欢发言的、写东西细腻而深刻的、或者平时和老师走得近的成绩优异的同学,而我的眼里,常常忽略了那种中等偏下的潜能生,也更不在意那些后进生(好像家长都不管,我也没必要管的心里一直在作祟。)而这,无疑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失败——将学生都看作一个整体或者几个整体,而没有把他们看成一个个独立而又鲜明的个体。)
第四部分的青春期教育,我似乎没有太多的笔记,只是有很多的勾画,我想,这主要是因为我教的是小学的原因,因为在小学里,这种”早恋“还算比较稀少。第五部分,关于宁小燕的悲剧,我看得心痛,没有想到就在那个时候,就在我们的身边,竟然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我也是从李老师的这本书里,才第一次知道这件事。看到李老师的反思,看到李老师对于学校德育工作的剖析,我深感惭愧。因为直到现在,我们都依然在将德育量化,依然把德育认为是智育的”婢女“。第六部分,读到李老师的生死两地书的时候,我再也忍不住,泪水湿了眼眶。倘若不是坐在教室,我想我一定会更加”放肆“。庆幸地是,我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偷偷抹泪的样子应该没有被学生看到吧。最后一部分“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幸福”,我看得脸红。说实话,我觉得自己是一个极度自私的人。我从来没有想过把这句话当做我的座右铭,而我也是去了草小西后,才把"做最好的自己”当成了一句时刻提醒我的话。而我心里的那个“最好的自己”想的更多的是看得见的荣誉,摸得着的物质,在精神上,我是一个极度的贫困者。而《生命的列车》,似乎给了我一些洗礼:
人生一世,就好比是一次搭车旅行,要经历无数次上车、下车; 时常有事故发生; 有时是意外惊喜,有时却是刻骨铭心的悲伤……
降生人世,我们就坐上了生命列车。我们以为我们最先见到的那两个人——我们的父母,会在人生旅途中一直陪伴着我们。
很遗憾,事实并非如此。他们会在某个车站下车,留下我们,孤独无助。他们的爱、他们的情、他们不可替代的陪伴,再也无从寻找。
尽管如此,还会有其他人上车。他们当中的一些人将对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他们之中有我们的兄弟姐妹, 有我们的亲朋好友。我们还将会体验千古不朽的爱情故事。
坐同一班车的人当中,有的轻松旅行。有的却带着深深的悲哀……还有的,在列车上四处奔忙,随时准备帮助有需要的人……很多人下车后,其他旅客对他们的回忆历久弥新… …但是,也有一些人,当他们离开座位时,却没有人察觉。
有时候,对你来说情深义重的旅伴却坐到了另一节车厢。你只得远离他,继续你的旅程。当然,在旅途中,你也可以摇摇晃晃地穿过自己的车厢,去别的车厢找他…… 可惜,你再也无法坐在他身旁,因为这个位置已经让别人给占了……
没关系。旅途充满挑战、梦想、希望、离别…… 就是不能回头。因此,尽量使旅途愉快吧!
善待旅途上遇见的所有旅客,找出人们身上的闪光点。永远记住,在某一段旅程中,有人会犹豫彷徨,因为我们自己也会犹豫彷徨。我们要理解他人,因为我们需要他人的理解。
生命之谜就是:我们在什么地方下车?坐在身旁的伴侣在什么地方下车?我们的朋友在什么地方下车?我们无从知晓……
我时常这样想:到我该下车的时候,我会留恋吗?我想我还是会的。和我的朋友分离,我会痛苦。让我的孩子孤独地前行,我会悲伤。
我执著地希望在我们大家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
我的孩子们上车时没有什么行李,如果我能在他们的行囊中留下美好的回忆,我会感到幸福。我下车后,和我同行的旅客都还能记得我,想念我,我将感到快慰。
献给你, 我生命列车上的同行者,祝你旅途愉快!
后记:两年前,拜读过李老师的《幸福比优秀更重要》,当时似乎没有这么多的感慨,两年后,再读到李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在心里挥之不去。后悔,前几年因为自己的浅薄,没能去找,也让自己没能早点读到这样优秀的作品。庆幸,我在今年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最重要的,是让我遇见这么好的作品。对于一个精神上的极度贫困者来说,这无疑,就是那一根救命稻草。
也许,如今这一切才都是最好的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