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本系列是阅读《系统化思维导论》的读书笔记,目录如下:
第五章是关于系统分解。
因为人的脑力有限,所以在进行系统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把系统分解多个成子系统。每个子系统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状态,而这些状态是系统的一个性质的具体表现,比如质量,密度等等。系统的状态就可以通过笛卡尔积得到,即便是我们没有观察到的状态。
若系统被划分成子系统之后,其性质依旧保持不变,则该性质称为强度量,否则称为广度量。我们把一块巧克力切成两半,质量减半,密度不变,因此,质量是广度量,密度是强度量。而“切成两半”就是一种分解,称为“转换”。要理解系统的变化,观察的就是不变的性质,即强度量;要理解系统的恒久,观察的就是变化的量,即广度量。
什么样的分割是正确的呢?需要满足三个条件:
反射性,即性质对应状态,当出现某状态时,其性质的值就确定了。当性质的值确定了,其状态也确定了。
对称性,两个状态下,某性质的值相等与否,与状态出现的先后顺序没有关系。
传递性,即A能导出B,B能导出C,那A也能导出C。在判定一个状态下某性质的值时会出现这种错误。比如,1.00与1.01差不多,1.01与1.02差不多,但是1.00与1.02就差很多。
最后,真正联系紧密的系统,实际上是无法研究的,因为任何分割都无法满足这三个条件。即完美系统定律:真正的系统是无法研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