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一本书很感兴趣,书名叫《健康思维 健康饮食》。大多数主打健康的书籍传递的内容都是关于饮食或运动,而这本书却是从思维入手,聚焦于精神的力量使人们重新获得对食物的掌控感。
整本书没有给你一个具体的方案,而是传授评估的方法,需要读者自己去体会才能得出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方式。书中传递的“真正的食物”饮食文化理念让我们对食物的含义也有了不一样的理解。
01重视思维的力量
什么是思维?心理学认为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最高级的形式,它需要借助语言、动作和概念来帮助我们概括和理解周围世界。通常意义上的思维涉及所有的认知和智力的活动。它存在的意义不是为了简单想事情或思考,而是为了更好的表达、沟通和应用。
据数据显示,大约八成与饮食相关的健康问题取决于食物背后的思维,也就是说进食行为背后的想法时刻影响着我们的选择和行动。
举个例子。疫情刚开始,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每天限号出行。我去超市采购会尽量多买一些食物,最多一次买了500多块钱,最少也不少于200。随着疫情好转,小区管理也渐渐放松,但我每次去超市还是会拎回两大袋,把冰箱塞得满满。直到有一天我清理冰箱发现那颗在角落里默默躺了15天的西兰花,才意识到自己的采购行为已深受疫情期间需要大量囤积食物这种思维的影响。
这就是思维的力量,它会随着时间推移形成某种思维习惯,使我们自然而然持续做出某种行为。
它又是怎样影响我们选择的呢?一说起“雪碧”你会想起什么?我脑海中立马浮现出六个字“透心凉、心飞扬”。我会想起家庭聚会,阖家团圆的欢乐场景。所以明知道碳酸饮料是垃圾食品也阻挡不了购买的欲望。并非它真正解渴或者味道有多独特,而是在脑海里那些根深蒂固的思维在起作用。
由此可见,我们在思考和选择时,思维的威力是巨大的。所以要更进一步的了解它以便在“吃什么”“怎么吃”这两个方面更好的加以利用。
02选择真正的食物
婚后头几年,我都住在爸妈家。那段时间每天晚上八九点,我妈都会准时出现在房间门口满面愁容的问我一个问题“你们明天想吃什么菜?”刚开始我会认真的回答。时间久了,渐渐厌烦了这种每日惯例一问,敷衍答道:“你随便买吧,吃什么都行。”自己经营三口之家后,我也时常为买什么食材而发愁,这才体会到“厨娘”这个称号并不是那么容易胜任的。
采购食物的方式通常有以下几种:
1.看到什么买什么,一切随意
2.按自己或家人的喜好
3.根据购物时的心情决定
4.考虑食物的健康程度
不难发现,第4点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最为关键,但大部分人还是处于前三种情况比较多。我们很少花时间去思考到底该购买怎样的食物。
《健康思维 健康饮食》这本书中作者给出了建议,要购买真正的食物。什么是真正的食物呢?书中是这样说的:真正的食物是新鲜、营养充足的。地产自销、当季采摘、草料喂养,尽量野生、远离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天然健康、极少加工且具有生态多样性。
这里有必要重新定义一下“新鲜”这个词。大家还记得在我家冰箱里待了15天的西兰花吗?它看起来色彩依旧鲜艳,丝毫没有腐坏的痕迹,但实际上已经谈不上新鲜了。因为西兰花在采摘后的一周就失去了绝大部分的营养。
想要买到真正的食物需要做到“先思考再购买”。思考自己所要购买的食物是否符合真正的食物的标准。
以前我常买火腿肠,它很百搭,可以煎鸡蛋、做三明治,还可以煮面或炒菜,关键是孩子还爱吃。虽然知道火腿肠吃多了不好,可潜意识里还是会不断的购买。
而现在我会刻意在烹饪中不使用这种食材,超市购物也不再把它当作必需品。还有一个改变是将买菜的地点由超市变成菜市场,因为那里更有机会买到当季自家种的新鲜蔬菜。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说“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岂不是要活得战战兢兢。”实际上偶尔吃那些所谓的美式食品也是可以的,因为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有系统修复能力。我们只要尽量做到少吃或不吃便可。如果因为吃了而产生强烈的心理负担,对自己的危害更大。
或许还有人质疑“先思考再购买”太难,是不可能实现的思维方式,确实习惯养成绝非易事。《坚持,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是这样说的,养成一种行为习惯,比如阅读、写日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养成身体习惯,如运动、早起,需要三个月的时间,而思考习惯则需要6个月的时间。
难并不代表做不到,只要我们坚持每天思考一次,一次持续7分钟,新习惯的养成指日可待。
03有意识的进餐
这段时间我特别想吃炭烧牛蛙,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会向老公唠叨一遍。老公总是不厌其烦的对我说:“好的,等疫情结束就带你去。”这个时候内心就会很满足。
没想到昨天下午刚好就收到了那家牛蛙店的公众号推送文章,说支付宝可以申请领取该店的餐饮消费券。我立即打开支付宝,并鼓动身边的妹妹也提交申请。
现在回想自己的举动觉得很好笑,只是一个想吃的欲望就能让我情绪高涨,看来情绪和饮食的关系真的不容小觑。
每个人内心都会有一种喜欢的食物,或许是一道菜、一种水果或是一款零食。请仔细回想最近一次享用它你是带着怎样的情绪呢?情绪背后又有怎样的想法。
上一次吃炭烧牛蛙时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我当时很兴奋,内心想法是世间万事唯有美食不可辜负。
这些正面情绪就像食物的“调味料”,可以给人们带来满足和愉悦的感觉。当然肠胃对于负面情绪也同样敏感,那么想要减少负面情绪对饮食的影响,可以怎么做呢?
首先,在进食前评估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如果发觉正处于负面情绪当中做一些喜欢的事情改善自己的情绪,比如听音乐、看电影或与亲人交谈。避免因负面情绪暴饮暴食增加肠胃的负担。
紧接着要细嚼慢咽,真正体会食物带来的美好。我们的身体和大脑需要20分钟来发出饱足的信号,吃得太快就会吃得更多。
让思维成为导向,而不是眼睛。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在我家,我总是吃得最多的那个。为什么呢?怕浪费,他们父女俩吃剩下的我都全包。现在我会以思维为导向,思考怎样控制好食物的份量以及自己的饭量,比如在制作食物时用小盘子代替大盘子,盛饭时用小碗代替大碗。
最后,多和家人和朋友一起用餐。研究表明,良好的伙伴关系与积极情绪有关,有助于消化和促进心理健康。
恩格斯曾经说过:思维是人类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如今知道这朵花不仅美丽还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重视思维的力量,先思考再购买,带着积极情绪用餐,我们也可以用自己手中的筷子决定自己的饮食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