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含敌意的坚决,是最好的界限原则。不带诱惑的深情,是最好的爱的态度。
这一周在微信群和自媒体上都是有关于上海那个跳桥自杀的初三男孩的种种消息。有网友指责母亲暴力教育不体谅孩子,也有网友说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极度脆弱。
我看到一位网友总结得特别好:“ 这个事件让我看到的,不过是一个不懂得控制情绪、不尊重生命安全的母亲,教出了一个不会控制情绪、看不到自己生命价值的孩子。”
作为一个70后初中生家长,同样家有青春敏感的孩子,我非常能理解父母们怒其不争又缺乏沟通,只能用暴力和语言管教孩子的行为。
因为在上一代传统的中国式亲子关系里,"棍棒底下出孝子","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打不成器"是最典型的家庭教育方式。我们自己在成长的过程中亲身感受过父母们的权威,在这样的环境熏陶下,现在作为父母的我们也顺其自然的会使用同样的方法。
我们的教育总在强调父母的伟大和无所不能,却常常忽视,父母们亦是第一次当父母,也需要不断的学习。
在儿子小学的成长阶段,我也曾经历过那种迷茫焦虑的状态,对于孩子的过失也有过情绪失控的举动。随着这两年学习心理学,越来越觉得亲子之间同理心真得很重要。你在责备孩子之前要先沟通了解具体情况,设身处地考虑孩子产生问题的原因,再来提出解决的方案。
就拿上周四我家孩子入团的事件来说。当天儿子下课一回到家,就气呼呼地对我们说:"再也不去参加入团的选拔了,谁爱去谁去!"
想起前两天回家时,他还美滋滋的说今年入团选拔,他民主测评的分数最高,入团应该没问题。我没有批评他骂骂咧咧的语气,而是平心静气问他什么环节出了问题?
他嘟囔说老师不公平,上次入团选拔,团校考试成绩他最高,但民主测评比别人低一票所以选了别人。这次民主测评票数他最高,老师却说他卫生习惯不佳没选他。既然有其他必要条件,测评之前就应该说清楚。
安慰孩子不要灰心那是首要的;认同他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民主测评体现出来的良好人际关系也是必要的;介绍一些入团入党选拔时的必要流程和相关要求,让他了解;最后再来分析老师综合考虑的原因是什么?一套流程下来孩子的情绪化解了不少,但还是对老师的作法有异议。
其实儿子平时比较大大咧咧,很难得看到他有一样非常在乎的东西,所以作为家长我想还应该担负起和老师沟通的作用。
简单的沟通之后,我了解到班主任认为孩子在班里的表率作用还不够,正面引导性不足,需要更严格要求自己,所以选择了别的同学。我及时的把情况反馈给了孩子,也让他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作为中学生,重视他人给予的意见和建议,能够反思并改善自己也是一种必须修炼的能力。
第二天孩子回家后又跟我交流了班主任老师对于此事的一些反馈意见,他有部分认同,也有部分保留了自己意见。我想只要是认识不偏激,有自己的判断力也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事情算是顺利解决了,我也经历了又一次的学习成长。只有养育过孩子的人,才能说经历了人生的成长期,家长因孩子而焦虑是无可避免的,那是同孩子共同成长的爱之岁月。
现在的我更认可亲子之间重要的是体现一种不以年龄、辈份、知识、权力为衡量的平衡关系。彼此都是独立的个体,因血缘而相聚,逐渐过渡成提供爱和引导的陪伴者。
父母能给子女最好的爱是什么?有个回答这样说:“我对你好,是发自内心的意愿,不求任何回报,我爱你,只因为你是我孩子。我从来不把我认为好的给你,而是帮助你获得你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