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然是陈红总督导的案例会,原谅我只听了第一个案例。
案例提供者:刘丽霞
18岁的儿子已经上高三,高二时期便经常请假,暑假提前开学依然想请假,父母此时都会带有情绪,尤其是爸爸。听妈妈的陈述,爸爸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似乎已经胜过孩子不去学校这件事情本身。
妈妈在兴智学习后,已经可以做到对孩子的接纳,但老公的不支持似乎永远是难以逾越的鸿沟。就像孩子只要早起不起床,不愿意去学校,爸爸马上就说些难听话,挖苦、嘲笑孩子,甚至想象出各种不去学校的可怕后果。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说话?为什么不能坦然面对孩子不愿意去学校这件事情?
指导师的四大能力——聆听、区分、发问、回应,再一次在陈红总督导这里学到了。对于我来说,发问很多时候是尤其需要强化学习的地方,比如这里就可以问:“你想爸爸怎么好好说话?”“怎么说话才算好好说话呢?”
丽霞妈妈都给出了自己的想法,尽管有时候她也会语塞,但我相信除了要解决问题,她也在以一个指导师的身份自我学习和摸索。这里,陈红督导也给她照了镜子:你希望老公平和、积极,可你却在评判、指责他。你希望老公跟上你的维度,跟不上就是他不对,可是你是学习过的人,在家庭教育方面,现在的你可能已经是个大学生了,而他可能刚上小学。
听到这里,我想到自己的老公,他之前一直都很支持我学习,不管学什么,只要我想做的事情,他大多支持。如今,在兴智差不多9个月了,当老公看不到我的变化,偶尔也会质问:“这就是你学习的效果吗?”其实,可能是家庭本身没有急需解决的问题,比如我的大宝虽然到了青春期,但他似乎还是曾经那个活泼开朗的男孩。我和老公的关系也算和谐,加上他一直自诩自己文化水平比我高,所以,让他看到我的变化并且认可我、向我提出帮助,或许还需要我更长一段学习时间后。而在这段时间里,我也要改变之前的想法,不要让自己站在受害者的角度,要理解他、接纳他,慢慢让他感受到我的蜕变。
临近尾声的时候,陈红督导还让丽霞以及直播间的我们脑洞一下:我们怎么做,老公才能向我们靠近?
有人说看到他、理解他、感受他,有人说和他进行心的交流。就像一个两三岁的小孩,家里来客人时妈妈可能会跟他说:“你是一个有礼貌的小孩,要主动把玩具分享给其他小朋友玩,好吗?”孩子可能会想:“妈妈的想法是不是有问题,这是我的玩具,我为什么要给别人玩?”老公也是一样,当我们感受不到他,他在我们这里失去归属感时,如何付出真心呢?所以,回到丽霞的问题,想让老公怎么对待孩子,我们就要怎么对待他。
丽霞在四姐弟中排行老二,从小乖巧懂事的她,让父母很少操心,自己也越来越能干,当自信来自外在的肯定时,我们要更加懂得爱自己。外在因素不可控啊,所以,爱自己,当发自内心地足够自信,爱满则溢,才能更好地爱别人。
期待下一次陈红总督导有关指导能力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