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辞去了浙江大学的铁饭碗,成为自由职业者。我很好奇这位心理咨询师陈海贤,怎么调整自己的事业转变。
那时浙大已经出了分房名单,他在名单内,而且名字还挺靠前的。但他实在只想专注于专业工作,不想应对繁琐的行政事务,还是辞职了。一开始总会关注那边房价,想着怎么挣钱,买下那边的房子。直到有一天前辈的话让他领悟到:“结束就是结束。如果我一直惦记着弥补损失,就没办法真的结束,重新开始。”
读到《了不起的我》第四部分转折期的这些内容,我知道即使专业如陈海贤老师,也有心理调整的过程。
但正因为辞职,他才有了更多时间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包括接受“得到”创始人罗振宇、脱不花的邀请,开发了“自我发展”课程,出了《了不起的我》,帮助有上进心的人,不断突破自我。
《了不起的我》第一部分讲行为的改变。我特别受用的是“奇迹提问”。总是想怎样才可以成为优秀的读书博主,感觉好难、迷茫。但如果我问:“假设我已经是优秀的读书博主了呢?” 我想到的是安心读好每本书,认真分享。那我就知道当下只需要专心读好手头的书,用心分享。往前看,是问题。往回看,是答案。
第二部分,思维的改变 。
例如,确定是改变的大敌人。有一次陈海贤听到培训班同学兴奋地讲家庭治疗多妙多妙,他只是淡淡地说:“这背后就是一些建构主义的哲学思想,这思想我了解的”。讲完还有些小得意。对方说:“我是在学习一些新的东西,可是我觉得你没有。你只是在找一些材料,来强化你原有的东西。”
这也给了我提醒,比如再读心理学书籍,我有放下原有的东西吗?就算要联系已有知识,有没有努力看到其中的差异。
第三部分,关系的发展。
我被点醒,期待是有力量的。之前跟老公吵架,都是觉得他没真正听进我的话,所以反复强调,越强调他越受不了。其实既然我期待他善于聆听,那我只要点到即止就可以了。
第四部分是最吸引我读这本书的——走出人生瓶颈期。最后一部分绘制人生地图。几乎没人专门教我们人生每个阶段得怎么过,这本书有答案。
《了不起的我》还有很多实用干货和真实案例,如果你对自己有不满意,翻开它,走近陈海贤,走近在不同人生阶段遇到不同课题的人,认出自己,看看自己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