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课堂学习心得
四联小学 夏良兰
“二月春耕昌杏密,百花次第争先出。”在这充满希望的农历二月天里,阳光和煦 ,鲜花盛开 。我有幸赴南昌听课学习,着实令人欣喜,惊讶,甚至兴奋。我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对于和美课堂上的一切都觉得那么美好,新奇。
正如和美课堂的宣传语“和而不同,美美与共”所言。两天的学习对我来说都是听觉的饕餮盛宴,视觉上绝美的享受。我像是饥肠辘辘的流浪汉,如饥似渴地饱餐着教育大师们烹饪的满汉全席。
一、吟诵的魅力
有句话说的好,“中国的,就是世界的”。经典的传承是我们语文教育的主旋律。遥想当年,王伦踏歌相送李白时,诗和歌应该不分彼此;著名的乐曲《阳关三叠》改编于王维的诗《送元二使安西》;宋朝有泉水的地方必定有人传唱柳永的词……诗词原是拿来唱的,到我们却这成了背的,失去了诗词原有的韵味。
戴建荣老师执教的《池上 》把古诗词吟诵的魅力发挥到了极致 。他在课堂上设计的问题都看似简单,其实是在教育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在回忆以前老师是怎么教这首古诗的同时总结出了古诗学习的四个环节——说、写、读、背 。
最精彩的是戴老师带着学生一起载歌载舞地吟诵古诗的环节。老师表演“小儿撑小艇”的动作,生动形象 ,较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表演“偷采白莲回”,一个“回”字巧妙地维持了课堂纪律,让学生回到自己座位,进行下一步课堂教学 。
戴老师在讲解“浮萍一道开”中“开”字的时候也是别具一格的 。通过“开”字发音时嘴型特点,(人在开心时嘴巴会张开 )体会到作者心情的开心愉悦。这是我辈在教学中不曾有过的经历。
课上到这儿,学生在老师载歌载舞的吟诵中,已经掌握了整首诗的意境与情感 。而戴老师的却不止步于此,他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 。接着让学生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以及中国人对池子独特的爱 。“王在灵沼,於牣鱼跃”。再次告诉我们诗歌的教学不仅仅在于教学生认一些字,背一首诗这么简单无趣,而是在于传承中国的经典文化 。
戴老师吟诵古诗词的功夫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学会的。作为普通的老师,我们头脑中要有这种意识,教学时重视挖掘古典诗词中有文化内涵的知识教给学生。教学生学会赏析古诗词方法。
二、大任务教学
我们平时的上课教学目标总是太多,总想着听说读写样样完成 。这样的小目标太多了,课堂反而失去了精髓。我们要思考一堂语文课到底要学生掌握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教学目标。
魏星老师执教的《手指》一课,给我们指明了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方向——大任务教学。课堂要如散文形散神不散,我们所有的教学都要围绕着大任务而进行。
魏老师的课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他的板书大多数由学生完成 。课标一直在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而我在教学时舍不得把主人的掌控权还给学生。自己在课堂上总是说的太多,写的太多 ,这一点是急需改正的 。
在完成《手指》教学,“风趣幽默”这个大任务时。赵老师没有傻傻的问,你从哪里看出的风趣幽默呀 ,这样是不是很幽默呀 。而是一边看丰子恺的漫画,找出笑点,一边体会文章像漫画一样的风趣幽默 。
这要的教学让我知道了:语文的教学不应该只停留在文章表面。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寻找,发掘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的素材,详实地备课。让学生在感悟和欣赏中理解课文 内容。而不是把老师的感悟强加于学生,让学生只有枯燥的记忆 。
三、咬文嚼字扣诗眼
如果说戴建荣老师的诗歌教学课堂热闹而生动,是我难以复制的。我个人觉得孙双江老师的诗歌课堂灵动而朴实,让我有模仿学习的空间 。
老师的问题精辟,学生的回答精彩。 这是孙老师课堂最大的亮点 。在一问一答之间课堂有序地推进。王昌龄雨寒山孤的凄寂,冰清玉壶的赤诚 ,一一印刻在学生心里。这样的课堂得益于孙老师善于扣诗眼,善于发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是学生很难理解的。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重点 。孙老师在教学时没有过多去解释“一片冰心在玉壶”的内涵。而是先让学生猜测别人会怎么议论王昌龄,进而让学生抓住“问”这个诗眼,让学生想象“洛阳亲友如相问”,他们会问一些什么问题呢?学生在对比之后,自然而然的理解了“冰心”是王昌龄一颗赤胆忠心。
让学生补充板书,学做古诗是这节课的点睛之笔,升华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罗才军老师的课娓娓道来,张学伟老师执教的《采薇》古风浓厚,赵志祥老师的课意境深远,蒋军晶老师的课重视写作……真是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每节课都有自己独特的魅力。
就像蒋军晶老师说的“不同的文学体裁要有不同的教法”。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夯实语文基础,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才能精彩自己的语文课堂。不然都是画虎画皮难画骨。
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教学之路漫漫,吾辈唯有一路求索。
2021.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