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都并不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更多的时候,喜欢一醒来就不再强迫自己入睡,最多不过倒在床上继续汲取些被窝给到的温暖与舒适。
但是,若说自己是晨型人,却也没有这个底气。比起那些一个个可以做到五点起床,锻炼阅读写作准备早餐的正能量个体,我这样的早醒并不算什么,甚至还算得上是懒床的一种。
故而,第一眼看到《四点起床》这本书,就迫不及待想去读读看。单纯因为依然有着想要早起的心,想要踏入一个高效健康的生活方式,而从理论上心态上做好准备。
日本人写的书,尤其是职场类畅销书,大多都是短小精悍款的。并不常用大段的证据与解释来说理。而是更多的用短小的故事和亲身经历渲染出情景感,让人在疲累时也愿意读下去。
对于这本书,除了第一章在教我们如何利用自然的力量与生理的机能早起,其他几章则是从各个角度阐述早起的好处。特别是对我们展现职场积极性,培养良好人脉,自我学习成长的益处。
1.借力自然,高效睡眠
告别闹钟,每日自然的伴着阳光日出日落自然的早起,绝对是成为晨型人的第一步。
了解睡眠时我们大脑的休息模式,深睡期与浅睡期的交替周期。了解自己与3h的周期偏差,为自己规划出休息的最佳时段,也为一些特殊情况下的熬夜与补觉做好准备。
2.晨间自我学习与学习会
把漫长的通勤时间提高一些,在空荡的地铁上利用好时间,读书,办公,写作。或者参加些线上课程,提升专业能力。
优质化通勤时间,应该算是很不错的一种致敬晨间时间的方式。
而定期参与一些晨间学习会,也会因为时间紧张而不自觉的提高效率。从认识同样的晨型人到慢慢接触组织者,成为组织者,早晨的时光,总会在积累中告诉我们一个不一样的世界,为我们打开一扇窗。
3.提前到公司 观察了解同事
提前到的从容,往往能最直接的展现出我们的工作热情,让我有机会观察上司,同事的时候。
早晨的微笑与鼓励,客气的邮件与拜访,展现的不止有亲和力,专业性,最大的莫过于我们对工作的热情与正面态度了。
如何我们还没有尝试过,绝对需要打起精神来,在短暂的晨光中微笑,自己为自己打造好职场设交名片。
4.利用早晨时间 爆发创造力
不少作家利用早晨的世界写作,设计师,在最清醒的时段构思创意,商业分析师伴着晨光写报告。这样的选择,大多是在我们了解了自己的创造力爆发期后所做出的调整。
毕竟,大多数的事务性工作并不会提升我们的能力与竞争力,让我们与众不同的,永远都来着那些创造性的部分。
晨型人,或许未必要真的明确自己到底要几点起床,完成多少任务。质量总是重于数量。平衡与坚持总是好过一两天的新鲜感。
《四点起床》教我们的更多是一种生活态度与职场态度。希望我们早日走出加班晚睡迟到的恶性循环,迈向健康舒适高效的新节奏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