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俞敏洪的《我的父亲母亲》,感动之余,有感而发。
父亲曾在一线工人岗位上工作了二十多年,坚韧的性格和对家庭的责任感使他一直在劳累的工作中辛苦坚持,给人的印象也一直是踏实肯干、心肠好、讲义气,以至一提起“老唐”,无人不夸。父亲的学历不高,却写得一手刚劲有力的字,横竖笔直,小时候第一次看见父亲的字时,就好像有一种说不清的力量让我马上提起精神,那种感觉,至今未忘。
父爱的表达总是深沉的。高中的时候,是我感觉与父亲交流最少的时候,早上我刚起床或没起床,父亲就要出门赶通勤车上班,晚上我去学校上晚自习之后,父亲才会回来,九点多我到家,说上几句话,父亲就要去睡觉,为第二天的工作攒足精力。即便这样,我也记不清有多少次我在书桌上趴着睡着了,是父亲叫我或把我抱到床上。父亲其实很在意我的学习成绩,但即使有考不好的时候,也不会责怪我,从表情看得出,他很难过,也许更多的是担心。我慢慢的才明白,许是吃了没文化的亏,父亲一直坚信学习好就会有好的发展,以后我的生活也会宽松富裕些。即使如此,父亲从来也是与我的喜好站在一边,高中选择学文,考大学读中文这个不吃香的专业,只要我喜欢,父亲就会支持,希望我如愿,在报考之后家长们聊孩子报什么大学什么专业的时候,我听见父亲好几次这样说:她想上师范,她喜欢这个专业。与女儿的喜好相比,其他的利弊也就不值一提了吧。
父爱的表达也是蛮可爱和细腻的。我现在已经25岁,父亲一直都是“大宝贝”、“大儿子”的叫我,会亲我,会用开心的表情和声音逗我,会假装生气的和我瞪眼睛然后哈哈大笑,上次回家,还特意和我说:”咱可不能玩那个“冰桶”,太冷,该感冒了”。上大学是我第一次离家住宿,在市内的另一个区,路上用三个小时,但每一次我回家在路上,父亲都会打好几个电话,时刻“跟进我的行踪”,让我母亲准备好饭菜。现在我在外地上班,回家的次数很少,每次从家出发,父亲都会坚持送我到客运站,然后在车站一直等车开动,至今为止,每次离别,都是父亲看着我的背影离开。过年回家,哈尔滨天气寒冷,父亲就就打了车到火车站口借我,带着妈妈在家里给我买的厚棉靴。上班之后,第一次出差是到绥化,离家也比较近,父亲听了很高兴,来公司看我给我带厚的衣服,后来我问我妈,我爸回去都说什么了?她说,你爸回来说你吃得好、住的好,就是寝室太乱。我知道,他是想来看看我、看看我工作的地方,看能不能放心。
在我有了手机后,父亲开始学汉语拼音为了能发短信,其实父亲学的并不是很快,总是会看字母表和字典找某个字怎么发音。从此,过生日便会受到父亲的短信,温暖十足。父亲也需要我对爱的反馈,记得有一次父亲节,我起得晚,七点半的时候给父亲发了短信,后来看见母亲在空间里写到,父亲早早起来后就等着我的短信,以为我忘了,很难过,直到收到短信后才高兴起来。从此,我便把发短信的事看得格外重要,爱是相互的,父亲爱我,也需要我的爱。
去年的六月份,是我第一次感到父亲也有脆弱的时候。那时父亲因脑供血不足住院,医院是个让人恐惧的地方,父亲也一样。那时,父亲明显没有原来爱笑,眉毛也总是紧蹙,十五天的时间,原来什么事都自己做的父亲也开始依赖我的照顾。疗程结束后,父亲便因身体原因辞去了工作,告别了多年的早出晚归的体力劳动。现在父母齐力经营着小店,父亲会动手做一些店里用的工具,对来往的客人也是笑脸相迎,做着生意从来都不计较,处的客人满意、邻里和谐,精神状态和身体也好了很多,总是有人会和妈妈说:你家老唐可真好。
在我记事起,就看到父母为家庭生计奔波,好像无暇顾及两人的感情。后来一段时间,父亲总喝酒,喝多后就极其难受,回来用手凿墙,每次父亲喝多,母亲一边生气一边照顾。那几年,家中本就贫困、奶奶身体不好、我上着学长着身体,父母压力很大,在这种混乱烦躁的状况,喝酒成了破坏父母感情的催化剂。我现在看见喝多的人就厌烦和难受,也是根源于此。那时母亲疲于奔波,无暇多想,只是怨父亲喝酒失控,我也是站在母亲这边,觉得受了委屈。而随着家庭经济状况的好转,父亲由于身体原因也很少喝酒了,父母间感情越来越好,母亲在与我的聊天中,每每提到那一段时光,也开始理解父亲。当时母亲为了赚钱,很辛苦、很忙,虽然每天都回家也会抽时间做饭,但在父亲眼里,母亲却交际广了些、杂了些,算是不顾家,心中也有怨言,却不肯也不会言说,加上生活压力大,酒量不好却来者不拒,便经常喝多,也有借酒消愁的意思吧。现在,我们一开玩笑和父亲说当年的情形,父亲就会像个孩子一样,很憨厚的嘿嘿一笑。
母亲今年47岁,却有着极其年轻的容貌,许是心地善良的原因,老天便多有偏爱。母亲性格极好,总是帮助他人,现在,家里的衣服都会挑好的送给有需要的人,一些生活用品和吃的也会偶尔分给别人,对店里的客人,总是诚心诚意。正是因为如此,大家对母亲也很好,也总是有亲朋送一些绿色的蔬菜和其他的东西,在母亲这里,我相信单纯善良的存在。母亲遇事心态平和,吃亏还是得益从不放在心上,打电话的时候,也总是开导我凡事要顺气自然,不要计较,要有一颗好的心态。
母亲是极其聪明的人,也爱学习,在当时那个年代,是靠自己的实力考到了国营单位上班。母亲在思维上比较灵活,不受规矩控制,结婚之后就辞掉了“铁饭碗”,卖起了冰糕,据说当时也没和谁商量。可当时家里贫困,事情也多,母亲自己出去做小买卖,注定会更加辛苦和操劳。
小时候,我一直看着母亲如何辛苦的在外赚钱,如何艰辛的操持着一大家子,因为奶奶和我们一起生活,逢年过节,亲戚们都会到家里来聚,即使是借钱,母亲也会准备一桌极其丰盛的饭菜,而且量很大,大到一边让大家吃着,一边再到锅里盛着填着,这一顿饭的幸福与酸楚,可想而知。一到寒暑假,几个哥哥们也会轮着到我家里来住,母亲再累,钱再紧,也会照顾好,那时候做的排骨白菜汤,是满满的一大铁锅,锅里的排骨和肉让人直流口水,每人一喝都是好几碗,至今为止,排骨白菜都是我最爱喝的一道汤。要知道,在那个时候,家里1毛钱都不会乱放,而母亲却从不吝惜,让几个孩子嘴上吃的好,身体长得好。
我现在很胖,但小时候身体很不好,又瘦又黄,总生病,是门诊的常客。有段时间胃痉挛很严重,母亲一宿一宿的抱着我,给我揉胃,揉肚子。慢慢的,母亲开始意识到养生的重要性,开始学习各种知识,调理我的身体,以后,我生病的次数便少了,健康了,也胖了起来。不过像现在这么胖,就都是自己的问题了。
在我印象中,初中的时候,母亲的生活最为艰辛。那时父亲总喝酒,母亲同时做着不同的工作,有一次我早上醒来,母亲在结束一个晚班后,已经又去一个白班了,我知道我醒的时候母亲刚走,因为锅里有炒好不久的一道菜,我还记得,是柿子炒茄条。那段时间,母亲的脸上总是充满忙碌,虽然我知道母亲爱我,但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我也总是不太开心,也和老师说过埋怨母亲的话。几年前和初中老师聊天,老师说她在开家长会的时候和我母亲说过这个事,说有时间应多陪陪孩子,母亲当时很难过,于是我开始顺着记忆找,想到有一次开家长会我考试成绩一般,在家里忐忑的等母亲回来,可是母亲出去了不久就回来了,竟还买了好多我爱吃的水果,还很高兴说老师夸我省心,没有什么问题,就不需要母亲继续开家长会了, 也许就是那一次吧。
母亲再忙再累,都没忽视对我的教育。母亲总是说,有些道理没人告诉她,所以她一定要告诉我,让我多懂些事情。小时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总和我说不能占小便宜,不能随便要别人给的东西,我倒也是听话,亲戚给压岁钱或者谁给我吃的我都不要,都是要等母亲同意了我才要,弄得母亲哭笑不得。母亲对我的学习,向来是要求而不强求,学习差肯定不行,但是学成什么样就顺其自然了。后来我问母亲,为什么把学习和上大学看得很重要,母亲当时大意是说:学习是素质教育,也是想让你和别人家的孩子一样。我心里清楚,母亲希望我学下去,是因为她认为这样我以后的生活不会太辛苦,即使不太好,也不会太差,更何况,在母亲眼里,文化是很重要的。
对于父亲,母亲爱的极为体贴,变着法儿的给父亲调养身体。相对于母亲,父亲作为男人的压力更大些,心思也重了些,母亲总是顺着父亲做事让他高兴。一直以来父亲想吃什么就会做什么,父亲喜欢什么有办法的就会买,颇显“大度”。前两次回家和近来打电话,我明显感到母亲夸父亲的次数多了,说父亲这好、那也好,脸上幸福洋溢。
沟通中,母亲总是会询问工作的情况,并会鼓励我、提醒我。告诉我要和同事处好关系、遇事不计较、不把利益看得过重,要多学习,最多的还是那四个字:顺其自然。在磨难中多有历练的母亲深知生活的不易,所以很支持我在外边成长和磨砺,上次回家也对我说,虽然我在外边,她和我爸也舍不得,但也还是希望我能坚持下去。
虽然母亲吃过很多苦,但天性的乐观总让她看上去充满活力,我们每天都聊QQ或微信,言语之间好似朋友一般,最常发的表情就是呲牙。天天提醒我要多喝柠檬水、要多运动、晚上一定不能吃多、要减肥,这每日的关心和提醒,让我睡觉前感到幸福与平和。
在父母的坚持和努力下,家中生活慢慢好转起来,在工作、家庭和感情中,他们找到了平衡点,这样的平衡虽然是用一些牺牲来获得,但在幸福与温暖的道路上,却永不会偏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