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中来上海两年了。依然能记得两年前那个大四学生身上揣了一千块钱坐着动车来了陌生的上海。据我的高中好友所说,我一直是个很有主见的人,虽然我并未发觉。
还能清晰地记得在上海应聘了三家日企做翻译,收到的反馈都不错,就是薪水很低,晚上躺在木蚁的床上,一边跟好友打电话一边分析每个企业的优劣。那时候小木蚁还住在医院分配的宿舍里,一张小床小得要命,不要说翻身了,只能侧着身睡。那时候脑海里很混沌,觉得世界浩瀚,自己要于何处容身,要过怎样的生活,心里一点底都没有。“感觉身似浮萍”,我在微博里写。
找完工作回学校,发现同学们大部分都是回自己的家乡,或者在常州安身,各人有各人的去处。对于告别,真是一点仪式感都没有。毕业典礼的时候部门团建要策划,校长在台上感慨万千地念着致辞,我在台下飞快地写策划。然后穿着运动服就上去领学士学位了,拍照的时候笑的照片简直丑到让我尴尬。
稀里糊涂地收拾了东西就来了上海住下,一住就是两年。对医疗行业,对互联网,从无知到蒙昧,都是一个这样的过程。其实在M8的公司里工作一直都很开心,座位不够坐,挤来挤去,研发部的同事说你上班有那么开心吗,我在研发都能听见你的笑声。哦。笑得有那么奔放吗?
人一生在做的事情无非了解自己,了解世界,幸运的话可以结缘,不幸却可造孽。在上海驻足的一小步,并不错,因为到杏仁来,有了这个开始,逐渐了解到年功序列(论资排辈)可以不是主流,在这里鼓励思维迸流不息,鼓励创新,尊重个性。不是盲目地无秩序,是年轻一代的高效率。因为对世界的好奇、质疑、不断实践,我们才能回答内心里对于世界的疑惑。感激生活对我的恩赐,因为逐渐了解如何使内心富足。
之前《午夜巴黎》,看伍迪艾伦这个小老头拍出他心目中的黄金时代。名流辈出,艺术和才情俯拾皆是的年代,沙龙四处都埋藏着一个个深深的、高傲的文学梗。不禁艳羡,其实在每一个文艺青年的心里,都有一个向往的黄金年代,不是英雄造时势,而是时势造英雄。宁可一思进,莫在一思停。昨天master连胜顶级高手60局,突然想到这句,也算是给自己砥砺。
且就如此蒙昧地活着,接近真相,直到内心的钟声将我敲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