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将古典老师的这本书《拆掉思维里的墙: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读完了,酣畅淋漓,彷佛就是同一个和我有同样想法的人进行对话,很多我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和心中秉持的信念,都被古典老师用更专业,更深入人心的方式写入了书中,让我庆幸自己能读到这样一本书。
在这本书里,古典老师列举了几大类我们经常给自己设下的“思维之墙”,然后教读者如何一步步去打破它们,迎接一个崭新的自己,其中有关“有趣的生命”这个话题让我特别的有感触。
在我的生活中,我的朋友会用不同的词来形容我,比如“主意多”,“没心没肺”,“勇于尝试”,“好奇心强”……但在我看来,它们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有趣”。
“有趣”这一点其实是我交朋友时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因为我觉得只有一个人有趣了,他才会对生活和自己的生命,以及周围的人充满热情,因他对身边的人和事都保持着合适的敏感度。而一个无趣的人,往往会陷入生活的轮回不能自拔,失去给他人带来正能量的能力。
那么什么样的人是有趣的人呢?我认为,若想成为一个有趣的人,应该要有自己能够投入、感兴趣的东西。关于“兴趣”,古典老师在书中有一段很精彩的解读:
兴趣(interesting),来源于拉丁文词根“inter”,在……之间,后面加上了代表最高级的“est”和代表当下的“ing”。这仿佛在告诉我们,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去。也就是说,兴趣就是让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到无穷的乐趣。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我一直是一个“快乐点”比较低的人,小时候在小院子里观看昆虫打架我都能帮它们排出一部剧,而长大之后我也保有这份好奇心,让我能够愿意去尝试各种各样不同的事物,而这种“愿意去尝试”的心理,往往就是产生兴趣的第一步。
我们在做一件自己原来完全没接触过的事情之前,大脑会潜意识告诉我们这件事情很麻烦,不能去做,如果我们听从了它的指挥,我们自己就会说服自己说“哎呀,这件事情特别累啊”“花这么多时间也不一定有结果啊”“又不拿钱我浪费这么多时间干什么”……当我们产生了这些想法,慢慢地我们做事情之前就是有条件的了,会去期待它给我们带来的回报,而不是享受我们在做这件事情时单纯的快乐。
从大学毕业之后,我就在找寻自我的路上策马奔腾,但我也会时不时停下来,观察身边的朋友是如何生活的,于是发现一些原来有趣的人也渐渐变的不有趣了,通常是因为大家事业刚起步太忙了,身体这么疲惫还怎么去经营我们的心理?
但我觉得这种“兴趣”其实并不一定是要我们掌握一项技能,增加一门一技之长,而是对生活存有热情,对身边的人和事打开自己的心,因为只有我们将自己打开了,才能接受到更多,感受到更多,也才能发现更多有趣之所在。
比如我们能因为初春花开而惊喜,能因陌生人的礼让而感恩,都是敞开心扉的表现。这时,如果我们自己能够听听自己内心的声音,找到自己每天想到要去做就快乐的事情,这就是我们的“兴趣”之源了。
但要注意,这种快乐一定要是“延展性”的快乐,而不是“后悔式”的快乐——短暂快乐之后却后悔自己怎么花了这么多的时间,比如说玩游戏,刷电视剧等等。
有了这样的一种快乐,我们自然而然的就会不考虑回报地投入,因为做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回报,那就是快乐。
“好看的面孔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成为有趣之人的关键一步,就在于找到自己的兴趣,它可能是一个,可能有很多个,但最最重要的,是不要丢下那一颗愿意去寻找和感知的心。
更多英语干货和精彩文章,欢迎点击我的主页^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