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时候家乡乡村里,到处都能抓到鱼。小学放学回家走在乡村小路,路两旁是稻田,稻田还没到播种的季节,蓄满了水,远处看就像一面明镜。稻田里满是前一年秋收后留下的枯色水稻根,还有大人踩下的脚坑,水稻田里很多小鲫鱼,躲在这些脚坑里,脱掉鞋子撸起裤子光脚踩进水稻田,虽有点冰凉,仍挡不住捉鱼的乐趣,撸起袖子将手小心翼翼伸进脚坑,来个瓮中捉鱼,总有收获。
农忙的时候,稻田间有一些灌溉的稻渠,有人工水泥水渠,更多的是数十年种田的农民用锄头挖出来。稻渠两旁长满了青草,渠内长满了水草,稻渠里满是小鱼,用竹篮在稻渠里网鱼是极大的乐趣。各种各样的小鱼,偶尔也能网到小蝌蚪和带尾巴的小青蛙,一股脑儿用水桶带回家。家中洗衣服的水泥槽,用破布堵住排水口,蓄满水,扔一些水草,将网到的小鱼小虾倒进水槽里养着。
每到夜晚,整个村子都能听见青蛙的叫声,拿上塑料麻袋,带上手电筒,穿好长筒雨靴,不一会儿就能捉到很多大青蛙,也经常可以看到鲜艳斑纹的水蛇,虽没有毒,仍敬而远之。除了青蛙,还能看到泥鳅和黄鳝,只能用钳子去夹,难度比较大。记得有一次手电筒照到了一条小手手腕粗的黄鳝,一起的三个都是小孩,实在无法征服,好在远处有个大人在夜里锄地劳作,在其帮助下捉回家中。翌日,三人找到一处荒田,垒起石头,架起家中取来铁锅,将黄鳝,几个土豆,大蒜扔进锅中烧煮,很粗暴但味道鲜美。
那时,父母均在外谋营生,独守家中由祖父母照看,暑期或周末,塘里抓鱼,湖里钓鱼,几乎每日在外玩耍,除了农忙。自己做鱼竿做弹弓,鱼竿是到小山上砍的毛竹,毛竹比较有韧性,需要精挑细选,毛竹的粗细要适中,竹竿要笔直,竹竿的最顶部要正好有些弧度。选定竹竿后,用砍柴的弯刀从根部砍断,再削去枝条,鱼竿的竿部就做成了。再拿自己的零花钱,到村里有户人家买鱼线,鱼漂,鱼钩,铅块,有时候鱼漂就从村里得鹅身上拔两根。鱼漂可以做成垂直状,也可以剪成均匀的粒状。一应俱全后,绑线绑钩,再到湖里试漂,自制的渔具就大功告成了。用锄头在墙角挖点蚯蚓,带上一只小板凳和一个水桶,从早上6点到晚上6点,除了吃饭时间,就这样专注着钓鱼消磨着时间。
垂钓,很容易陷入其中,专注的盯着鱼漂,和水底下的鱼较量耐心。有时候,一个小时鱼漂才动几下,很难想象那时候那个年龄的耐心。有时候,会一直上鱼,来不及挂饵料,下竿就能上鱼,那种喜悦之情,能消除一天的疲劳。钓上来的都是小鲫鱼,偶尔会有一些稍大的鲤鱼,直到天黑看不见鱼漂,才不舍的拎着水桶和鱼竿回家。到家后倒进小铁盆,用一把小剪刀,去鳞片去内脏,交给爷爷奶奶下锅,或红烧或油炸,经常引来野猫叼去。
不知何年何时,农田少了,稻渠枯了,湖脏了,小鱼也不见了,更不用提泥鳅黄鳝青蛙。虽每年年中回乡还能听见田间蛙叫,发现已不是青蛙,是小小的田蛙。
明日再书农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