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一次尝试写一篇读书笔记,一次性落笔结束,至于以后是否修改,再说。
框架20min;重点故事串联+联想20min;感悟总结,想法排排列30min;一句话or一段话总结 20min。合计1.5h一篇读书笔记。当然,阅读起来一般也是 2h*7=14h左右,所以,一本书尽可能控制在15h初步结束,进而开始践行,复盘,践行,复盘。
一 框架
内容分为 前言和7章,分别是 1.当时间累积成认知盈余;2.工具赋予的可能性;3.无酬的动机;4.“我们”为“我们”创造机会;5.这是一个创造慷慨文化的时代;6.从公用价值到公民价值;7. 寻找鼠标,世界是“闲”的。
二 逻辑+叙事。 (新机遇+旧动机)
1. 人类的动机
认知盈余这本书的核心是人类的动机在合适机会的作用下得以外显,使原本单纯的消费者转变或者兼具 创作者和分享者 的角色,人类动机是隐形的,不易主动察觉的,却也很长一段时间很多年甚至很多世纪都不会有显著的变化(想想自然进化的过程如此漫长也可以理解了)。驱动力主要包括 个人动机和社会动机,而使得这些在表现形式上发生变化的,是外在机会的出现,比如技术的革新(也许再加上此前的积累,人们自由时间的增多,受教育程度的提高等等)。
内在的动机,如 自治/胜任感/慷慨/共享的欲望 等,长久不变。
社群成员的内在动机,如 成员感/团队归属感
tips:天生代际差异,代与代之间确实有别,但机遇造成的不同远远大于 人与人代与代之间的不同,人性的改变是非常缓慢的(这些改变中包含了一些列不可思议的为了适应环境而产生的机制)
2. 新机会的出现——工具的革新
当环境变化时,诸如新工具出现,行为(内在动机的外显)也表现出了变化。所以“并不是工具塑造了我们的行为,但是工具赋予了我们行为发生的可能。”
讽刺的是,当新技术出现时,群体需要很长的时间去认识和熟悉,进而靠近和参与,新技术带来的革新因着种种阻力的存在(可能是群体的心理抵制,也可能是认知达不到),却是使得革新的道路漫长且方向不可预测。
即便是最聪明的人,即便是技术的开创者本人,也无法估计 这种技术为人们提供的机会,最终带来怎样的结果(技术最终会为我们带来什么,是我们最开始无法预估的,即便做了所有可能的预估,最终会发现结果仍旧超出预测;好在,结果一般是好的)。
3. 有意义的尝试-----社群
社群的创建和维护,有更优的方法值得探寻。例如,领导人更加善于将社群团结在一起(偏执,共同的假想敌-外部敌人);内部动机的发现和实现;社群文化……
个人分享/社群分享/公用分享/市民分享
4. 重大的影响——文化
个人动机:自治 和竞争。 “将个人动机标价 回减少人们做事的动机。”
社会动机:与他人保持长期关系;分享;归属感。 “ 将非市场交易行为 标价之后,人们会减少把对方当作可以保持长期关系的人来对待的意愿。”
文化:不是个人行为的简单相加,而是一个群体内集体持有的一套规范和行为。
基于市场的交易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在交换过程中形成的文化规范,但其他形式的文化规范同样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
文化 是一种协调工具(将炼金术提升为化学;例如,一个实践社区的存在,与其说是为了维护社区中某些特殊的知识,不如说是为了维护将社区团结在一起的文化)。
共享经济学:知识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具兼容性的东西,但是要想利用它,要具备一些特殊的条件,分别是,1.社区规模的大小2.共享知识的成本 3.被共享知识的明晰性 4.接受者们的文化规范
三 一句话概括
行为是被机会过滤后的动机(的外显),曾经行为的消失,是因为机会的筛孔改变了,往往不变的是人类动机。
四 也许对你有用
社群的建立,是必然的趋势,刚开始建立一个小的优秀的社群,远远好过从一个庞大的平庸的社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