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嘉莹先生给我的人生感悟
每当我看到有关叶嘉莹与杨绛二位先生相关视频的时候,我的内心不由得涌出一股暖流,在我心中,他们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大学者。
杨绛与叶嘉莹两都是中国当代当之无愧的大学者、大教授。她们都经历了坎坷与磨难。她们都把自己宝贵的青春年华投入自己热爱的学术事业中,成为当下中国最了不起的学者。
但是在我看来,杨绛与叶嘉莹二位先生一个最大的共同特点是,这两个人从骨子里都是淡泊名利一心铺在学问上,在彼此的学术上做戳了突出贡献
从学术成就来说,杨绛与叶嘉莹在文学、翻译上都有非常卓越的成就。从生活经历看,这二位先生都经历了人生大起大落,在历经磨难与挫折之后都能够把自己的心灵安住于学术,坦然面对生活。不在意名利场的炫耀,活出了人生的大境界。
948年,叶嘉莹结婚。1949年夏天,长女言言出生,同年12月,丈夫被捕入狱。1950年夏,叶嘉莹所任教的彰化女中,有六位老师因白色恐怖被捕,叶嘉莹也在其中,遂带着尚在吃奶的女儿被关押起来。所幸其后不久获释,但却因此失去了教职与宿舍,叶嘉莹只好携幼女投奔亲戚,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是年暑假后,叶嘉莹在台南一所私立女中谋得教职。三年后,丈夫被释,次年幼女言慧出生。叶嘉莹早年历经磨难,虽然生活历经磨难,历经坎坷,但叶嘉莹却依然坚强。在苦难的生活里,叶嘉莹先生把自己的经历投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研究,她用诗词疗愈自己在生活中的苦难。是古诗词给力生出逆境的叶嘉莹秀安盛以力量,让她度过了人生当中最灰暗的日子。
1976年,叶嘉莹趁开会的机会刚刚去多伦多看望了结婚3年的大女儿和女婿,然后又飞至美国费城的小女儿处,只是数天之隔,叶嘉莹就接到了大女儿夫妇因车祸遇难的噩耗。1982年,叶嘉莹曾将整整8册笔记交给顾随先生之女、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顾之京,并协助顾之京整理成七万字的《驮庵诗话》,收入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顾随全集》;又于2005年,将剩余的全部笔记交由顾之京,整理为《顾随诗词讲记》一册,2006年3月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9年退休后,叶嘉莹先生每年用整整一个学期,在国内讲学。其余时间则活跃在加拿大、美国及港,澳、台等地的古典诗词讲坛上。同年,叶嘉莹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叶嘉莹长期在大学里从事西方文学教学工作,叶嘉莹有机会阅读了不少西方文艺理论著作,与西方学者的交流,,更推动了叶嘉莹在这一领域的深入。
叶嘉莹结合西方文论中的阐释学、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等理论对中国传统词学不断反思,将词分成了歌词之词、诗化之词、赋化之词三大类别。这三类不同风格的词,同样具有一种属于词体之美感特质,叶嘉莹对于这种美感特质在词体的演进中,对于歌词之词、诗化之词及赋化之词不同体式的词作中的影响和作用,做了推源溯流的说明。
纵观叶嘉莹先生的学术成就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叶嘉莹先生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她为中国古代诗词的美传播到全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样一位学过中西的女先生经历让人敬畏,从叶嘉莹先生的言谈举止中我能够感受到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者风范,尤其在当下这个一切以金钱为成败导向的社会治理叶嘉莹先生的习性秉性值得被全社会所学习和尊重。在当下社会能够做到不忘初心,勤勤恳恳扎根在即学问的文人已经不多了。
网上有一个视频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当央视记者敬一丹采访叶嘉莹先生为什么要将自己所有家产全部捐献给南开大学的时候,叶嘉莹先生表现的非常生气地对敬一丹说:“我本来今天是要和你讨论学问的,你却非要和我聊到钱财上去,我的资产捐了就捐了。看来你也是一个爱财的人,我从小读的是论语,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看来和你说学问你是没有心思听了。我和那些喜欢钱财的人不是一路货!”
如此简单的话语毫无遮拦地展现了一个学者真正的风范,看到这个视频我不由得想起了杨绛先生在晚年的时候闭门谢客,拒绝一切媒体的采访,把自己全部的经历用在整理钱钟书的学术论文当中。视频中,叶嘉莹先生洒脱的谈吐平和的心态与当年杨绛先生接受采访的时候如出一辙。东西方优秀的文化已经完全渗透到这两位百岁女性的骨子里。阅读与写作给与这刘昂为大学者不一样的气质与灵性。
从杨绛与叶嘉莹两位百岁老人的经历告诉我,读书能够改变一个人的容貌与气场,古典诗词能够激发埋藏在我们生命当中的灵性,让我们拥有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每个人的一生都会遇到苦难与挫折,苦难是我们无法避免和必须接受的,唐诗宋词能够给生出逆境的人一个离苦得乐的法宝。让人们学会苦中作乐。学会与生活妥协安顿自己的灵魂。
写到此处,我不由得想起了残疾文友敏捷的生活。虽然他有残疾,他却能够和杨绛与叶嘉莹先生一样,用读书与写作来对抗命运的不公成为生活的强者。
做学问是一件需要耐得住寂寞,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的事情。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文化被人边缘化,人心越来越浮躁的社会里,更加考验一个文人的耐心与定力。文化圈不是娱乐圈的歌手与演员生活在光鲜亮丽的追捧之中。也不是商业大佬一句话能够得到无数人点赞获取千万粉丝。做学问训斥要一颗平静新与强大的心理素质,独自一人在浩如烟海的文献当中前行,在常人看来枯燥无味的文字里寻找自己的知己。
读书是生命的修行,当命运带你不公的时候,读书可以带你走出困局,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