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10

《当安娜遇见湘西与恩施:一场跨越时空的情感与文化漫游》说课稿

(对象:想象力丰富的阿斯伯格学生)

一、设计理念与学情分析

(一)学情特点

阿斯伯格学生通常具备超强的细节观察力、结构化思维和具象化认知优势,但在抽象情感理解、社交共情与多维度联结上存在挑战。他们易被“具体场景”“重复节奏”“明确规则”吸引,对“大道理”“模糊情感”敏感甚至排斥。

(二)设计理念

基于学生特点,本课以“时空穿越”为媒介,构建“19世纪俄国贵族安娜·卡列尼娜→21世纪中国湘西与恩施”的沉浸式漫游场景。通过“带安娜当向导”的任务链,将抽象的“家国情怀”“爱情多样性”转化为可触摸的地理坐标(橘子洲、岳阳楼、恩施大峡谷等)、可模仿的音乐符号(桑植民歌尾音、《龙船调》等)、可复述的具体故事(阿秀等红军丈夫、土家族的民俗故事),用“对比解释”(安娜的孤独vs革命者的集体担当、安娜的死亡观vs土家族的生死观等)、“重复强化”(民歌的拖腔、地图的路线)、“具象任务”(填写安娜日记、仿写山歌)降低认知门槛,最终引导学生在“帮助安娜理解中国”的过程中,自然完成情感共鸣与文化认同。

二、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了解湖南长沙(橘子洲)、岳阳(岳阳楼)、湘西(张家界、凤凰古城)以及湖北恩施(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地心谷等)的地理文化符号,掌握《沁园春·长沙》《岳阳楼记》的核心意象与情感内核。

感知桑植民歌《郎在高山打一望》《马桑树儿搭灯台》、恩施民歌《龙船调》《黄四姐》的音乐特色与歌词背后的爱情观、家国观。

理解沈从文《边城》中“平凡爱情”与湘西民俗(哭嫁、茅古斯舞)、土家族民俗(撒叶儿嗬、女儿会等)的文化意义。

了解恩施地区的巴文化,知晓《西兰卡普》民族大秀的创作背景、剧情、艺术特色及文化价值。

(二)能力目标

通过“找词里的橘子洲”“模仿山歌尾音”“模仿撒叶儿嗬动作”等活动,提升文本细节捕捉能力、音乐模仿能力与身体动作模仿能力。

通过“对比安娜的孤独vs范仲淹的不孤独”“分析阿秀的‘等’与安娜的‘疑’”“对比安娜的死亡观与土家族的生死观”等,发展抽象情感的具象化解释能力。

通过“填写安娜日记”“仿写山歌”“完成安娜的恩施笔记”等任务,强化结构化表达与创意输出能力。

(三)情感目标

激发对中国地域文化的兴趣,理解“爱情”可跨越阶级与时代(从安娜的“两人悲欢”到湘西与恩施的“集体温暖”)。 感知“家国情怀”的具体形态(革命者的“中流击水”、士大夫的“先忧后乐”、百姓的“山歌传情”、土家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与担当),建立“大情怀”与“小行动”的联结认知。

通过“当向导”的角色代入,增强社交参与感与表达自信。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情境铺垫(5分钟)

设计意图:用“穿越”仪式感激活想象力,用具体道具降低陌生感。

教室布置:黑板绘制“湖南与恩施文化地图”(标注长沙、岳阳、张家界、凤凰古城、恩施大峡谷、清江画廊、地心谷等),屏幕循环播放《安娜·卡列尼娜》舞会片段(聚焦安娜的孤独神情)与湖南、恩施实景短片(橘子洲、宝峰湖、恩施大峡谷等)。

教师手持“时光通行证”道具(安娜肖像+湖南、恩施景点贴纸),说:“今天我们都是‘时空向导’,要带19世纪的俄国贵族安娜来湖南和恩施旅行!她刚经历了一场悲伤的爱情,我们要让她看看——爱情可以有不同的样子,家国情怀也能如此温暖!”(阿斯伯格学生对“明确角色”敏感,“向导”身份赋予任务感)

(二)第一站:长沙·橘子洲——革命者的青春与山河(15分钟)

设计意图:用“地理 - 诗词 - 电影”三重联结,将抽象的“革命者情怀”转化为可观察的“山河与雕塑”。

地理小课堂:湖南的“心脏”长沙

屏幕切换湖南地图,教师用激光笔圈出长沙:“长沙是湖南的省会,像一颗‘红石榴’嵌在湘江边。湘江从南到北穿城而过,我们的第一站——橘子洲,就飘在江中心,像一艘绿色的大船!”(展示橘子洲全景图,标注毛泽东青年艺术雕塑位置)(阿斯伯格学生对“空间坐标”敏感,用“红石榴”“大船”等具象比喻强化记忆)

电影与诗词的对话:安娜的“初印象”

播放《安娜》中安娜凝视莫斯科火车的片段(眼神迷茫),教师暂停:“安娜第一次见火车时,觉得它是‘钢铁怪物’;现在我们带她到长沙火车站(展示长沙站标志),这里的火车是‘通往幸福的快车’!”

切换橘子洲雕塑图片,指向雕塑:“看!这座32米高的雕塑是青年毛泽东——他和安娜一样32岁时来到这里,但他的眼睛里不是迷茫,是‘要改变世界’的光!就像他写的《沁园春·长沙》里说的‘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用“年龄对比”“眼神差异”建立安娜与毛泽东的联结)

互动任务:找“词里的橘子洲”

发放《沁园春·长沙》词卡(大字加粗关键句),引导:“请大家找一找,词里哪些句子能对应橘子洲的景色?”(学生指认“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教师模仿安娜提问(夸张俄式口音):“毛泽东为什么觉得秋天不是悲伤的?”学生讨论后总结:“因为他的心里装着‘万类竞自由’——不只是枫叶和鱼,还有全中国的人都要自由!就像你们拼乐高,不是只拼小零件,而是要拼出整个宇宙!”(用“拼乐高”类比,将“万类竞自由”具象化)

(三)第二站:岳阳·岳阳楼——士大夫的胸襟与家国(15分钟)

设计意图:通过“孤独对比”与“实物联结”,帮助学生理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抽象境界。

实景联动:从橘子洲到岳阳楼

播放湘江游船视频(模拟长沙到岳阳的水路),教师:“我们沿着湘江往北,就到了岳阳!这里有座‘三层飞檐’的楼,叫岳阳楼——它不是普通的楼,是‘写进语文书的楼’!”(展示岳阳楼全景,标注“先天下之忧而忧”牌匾)(用“水路旅行”延续“向导”任务的连贯性)

故事对比:安娜的“孤独”vs范仲淹的“不孤独”

复述安娜被社交圈孤立的情节,提问:“安娜觉得‘所有人都讨厌我’,但范仲淹在《岳阳楼记》里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他为什么不孤独?”

播放岳阳楼“淫雨霏霏”与“春和景明”对比动画,解释:“范仲淹看到的不是自己的难过或开心,是‘江湖之远的百姓饿不饿,庙堂之高的国家好不好’。就像你们玩联机游戏,不是只看自己的血条,还要看队友的状态!”(用“联机游戏”类比,将“家国情怀”转化为“团队协作”的具象认知)

延伸:屈原与端午节——爱国的“具体样子”

展示汨罗江实景图,教师:“岳阳附近有条江叫汨罗江,2000多年前,爱国诗人屈原在这里投江。他为什么这么勇敢?因为他的诗里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他哭的不是自己,是老百姓的苦!”

举起粽子道具:“后来人们包粽子、赛龙舟,不是为了纪念‘悲伤’,是为了记住‘有人愿意为别人的幸福拼命’——这就是中国人的爱国!”(阿斯伯格学生对“实物”敏感,用粽子强化“爱国 = 具体行动”的认知)

(四)第三站:湘西·张家界——山野里的爱情与烟火(28分钟)

设计意图:用“山歌对唱”“民俗演出”“文学故事”三重场景,将“爱情”从“两人悲欢”拓展为“集体温暖”,重点增补《马桑树儿搭灯台》强化家国联结。

地理魔法:从“高楼”到“峰林” 切换张家界峰林视频(云雾缭绕的石柱群),教师惊叹:“看!这里的山不是‘一座一座’,是‘一根一根’插在地上,像神仙撒了把筷子!安娜从没见过这样的山,她的眼睛都亮了——原来山可以这么‘野’!”(用“筷子”类比,强化视觉冲击)

民歌对唱:用“山歌”翻译爱情(含增补《马桑树儿搭灯台》)

《郎在高山打一望》:播放音频(配宝峰湖游船实景),分发歌词卡(标注“打一望”“手搭凉棚”等口语词):“这是阿哥在高山‘打一望’(望一眼)阿妹,阿妹在河边洗衣裳——他们的爱情不是‘舞会里的悄悄话’,是‘山风里的大声喊’!”邀请学生模仿“哟喂”尾音(阿斯伯格学生对节奏敏感),教师开玩笑:“‘哟喂’不是约会,是‘我在这儿,你听见了吗?’——就像你们用对讲机喊‘收到请回答’!”

《马桑树儿搭灯台》:举起“安娜的日记本插图”(马桑树旧照片),说:“现在听一首更‘缠人’的民歌——马桑树是湘西的‘相思树’,枝条像手拉手的恋人。传说阿秀的丈夫当红军后,她每天站在树下唱:‘马桑树儿搭灯台,写封书信与郎带……’”(用方言哼唱前两句,展示桑植红色历史资料)

逐句解析:“‘搭灯台’是枝条交错像灯台,灯台亮了,郎找得到回家的路;‘写封书信’是‘我把心装在歌里,你走到哪都带着’;‘郎当红军’是阿秀等的不是‘一个人’,是‘红军打胜仗、穷人过好日子’!”(用“灯台”“心装歌里”等具象意象解释)

播放宋祖英演唱版本(配红军告别实景画),提示:“开头的‘哟’像山风‘冲’,后面的‘等’软得像棉花——这就是湘西女人的‘柔里带刚’!”邀请学生模仿“哟”的拖腔(用手比画旋律起伏)。

模仿安娜提问:“阿秀的丈夫走了那么久,她不害怕吗?”学生讨论后,举红军旧军帽道具总结:“阿秀等的是‘一群人的光’——这火会灭,但光会一直亮!”(用“火vs光”对比强化差异)

《魅力湘西》演出:民俗里的“集体故事”

播放演出片段(茅古斯舞、哭嫁歌),暂停在“哭嫁”场景:“阿妹出嫁‘哭’的不是离开家,是‘感谢爸妈养我这么大’——安娜说:‘原来爱情不只是两个人,是两家人的温暖!’”

切换“上刀山”绝技表演,强调:“湘西人踩刀刃不是‘不怕疼’,是‘敢为家人、为村子拼命’——就像列文在《安娜》里学会‘爱要具体到劳动里’,这里的爱要‘具体到爬刀山、唱山歌里’!”(用“劳动”“拼命”联结学生熟悉的“具体行为”)

沈从文的“边城”:平凡里的“永远” 展示凤凰古城夜景(吊脚楼、沱江灯船),教师:“这里是沈从文的老家,他写的《边城》里,翠翠的爱情没有‘舞会’‘丑闻’,是‘爷爷编竹篓时,她偷偷看傩送哥哥’——安娜说:‘原来爱情可以这么安静,但比我的更长久!’”(用“编竹篓”“偷偷看”等日常场景强化“平凡即永恒”)

(五)第四站:恩施——喀斯特里的生命交响(30分钟)

设计意图:用“自然奇观 - 民俗仪式 - 音乐对话”三重场景,将安娜的“个体孤独”与土家族的“集体温暖”形成对比,通过“生死观”“爱情观”的具象化联结,帮助学生理解“情感可以有不同的表达形态”,增加安娜的实时观察与提问,强化“向导-观察者”的互动链条。

自然奇观引入

(屏幕切换:恩施大峡谷航拍画面,云雾在石柱间流动如白练,背景渐入《龙船调》清唱版——“妹娃要过河,哪个来推我嘛~”)

师(举起安娜的“时光笔记本”):“安娜在本子上写:‘莫斯科的森林是温柔的绿毯,彼得堡的宫殿是冰冷的宝石,但这里的山……像被谁用刻刀一笔笔雕出来的!’(展示恩施喀斯特地貌示意图,用激光笔圈出“一炷香”石柱)看这座‘一炷香’——高150米,细得像根筷子,却立了亿万年!安娜摸着照片问我:‘这么细的石头,风一吹会不会倒?’”

生(踊跃举手):“老师!土家族人说它是‘山神的蜡烛’,点燃能许‘日子红火、家人安康’的愿!”

师(微笑点头):“对啦!就像你们拼乐高时,最细的那根积木反而是支撑整个城堡的关键——‘一炷香’是大地的积木,也是土家人心里的‘平安符’!安娜现在在本子上画了根小筷子,旁边写着:‘原来山不是死的石头,是活着的见证者。’”(展示安娜的手绘笔记投影,阿斯伯格学生对“可视化记录”敏感)

环节1:撒叶儿嗬——用“笑”说“再见”的生死课(增加安娜的情感对比)

(播放撒叶儿嗬(跳丧舞)视频:老人围棺而舞,动作“凤凰展翅”“犀牛望月”,歌声高亢苍凉)

师(暂停视频,指向屏幕):“安娜凑过来说:‘我在彼得堡车站见过死亡——工人被火车撞死时,人们尖叫、逃跑(播放《安娜》火车事故片段)。但这里的死亡……他们在跳舞?’”

生1:“因为土家人说‘亡人骑龙归大海’,死亡是‘回家’!”

生2:“他们的动作像打夯,‘咚、哒、咚’——是说‘你走了,但我们的心跳还和你一起’!”

师(模仿安娜歪头):“那……如果是我爱的人走了,我也应该笑吗?” 生3(认真):“不是不难过,是用跳舞把难过变成‘送他一程’的热闹!就像我爷爷去世时,全家一起包他最爱的饺子——难过但温暖!”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好!安娜在本子上写:‘原来悲伤可以像篝火——烧得旺,是因为大家一起添柴。’(邀请学生模仿跳丧舞基本动作,强调“抬头笑”)现在我们和安娜一起学这个动作,替她给土家人的‘温暖送别’鼓鼓掌!”(学生模仿跺脚、摆臂,教室响起欢快的节奏)

环节2:女儿会——烟火里的“爱情密码”(2024年特别版)(强化安娜的角色代入)

(播放女儿城全景视频:吊脚楼挂红灯笼,穿西兰卡普的姑娘在茶摊前摆茶碗,背景《六口茶》对唱声渐起,屏幕叠加“2024年8月10日 - 16日 东方情人节·恩施女儿会”字样)

师(举起安娜的丝绒手袋,内装19世纪俄国信纸):“安娜翻着自己和渥伦斯基的隐秘情书说:‘我和他的爱情像躲在幕布后——这里的爱情,怎么像在阳光下晒被子?’我们带她赶上了‘七天七夜’的女儿会,现在她要当‘爱情观察员’,帮我们记录‘阳光下的爱情’!”

子环节1:启动仪式——夜幕下的“文化首秀”(安娜的视觉对比)

(播放启动仪式视频:绣球广场灯火璀璨,人群欢呼,土家族歌手在舞台上唱《龙船调》)

师(暂停视频,指向舞台上的西兰卡普装饰):“安娜指着舞台喊:‘看!那匹织锦上的蝴蝶——和我裙子上的刺绣好像!’(展示安娜的舞会裙照片)但我的裙子是巴黎裁缝绣的,这里的织锦是姑娘们用手‘种’出来的!”

生(好奇):“老师,‘种’出来的?”

师(取出西兰卡普小样传递):“对!土家姑娘从小在织机前学‘种’图案——棉线是种子,梭子是犁,织出来的‘蝴蝶戏牡丹’是‘种’在布里的幸福!安娜摸了摸织锦说:‘原来爱情不是缝在裙子上的装饰,是织进生活里的温度。’”

子环节3:赶场相亲——讨价还价里的“真心测试”(安娜的情感反思)

(播放赶场相亲片段:小伙子在茶摊前与姑娘“讲价”——“这茶多少钱?”“五两银子!”“太贵了!”“那……你用真心换?”)

师(递过安娜的“爱情对比表”,左侧写“安娜的爱情:两个人躲着全世界”):“安娜现在要填右侧——‘这里的爱情:______’。我们帮她观察!”

生1(看视频):“他们在问‘爹妈在家不在家’,是看家庭和不和睦!”

生2:“姑娘说‘爹妈八十八,弟弟奶娃娃’,是说‘我家有长寿的福,有可爱的弟弟’——把全家的暖都摊开给你看!” 师(转向“虚拟安娜”):“安娜,你觉得这样的‘摊开’和你的‘躲藏’有什么不同?”(模仿安娜托腮思考)“嗯……我的爱情像一朵花,只能两个人看;这里的爱情像一片田,全家、全村都来浇水——所以花开得更久?”(学生鼓掌)

师(总结):“对!就像你们交换玩具,不是只看玩具好不好玩,还要看朋友的家温不温暖——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更是一群人的事!”

(六)恩施三大景区介绍(20分钟)(增加安娜的探索任务)

师(举起安娜的“地理探索卡”,标注清江画廊、地心谷待解锁):“安娜说:‘我已经见过恩施的山和人,现在想看看这里的水和地——你们当我的‘地质小老师’,带我们去清江画廊和地心谷!’”

清江画廊:流淌的山水诗篇(安娜的自然观察)

(播放清江画廊游船视频,水面倒映着奇峰)

师(暂停视频,指向“清江大佛”):“安娜指着屏幕问:‘这尊山头像不像俄国的圣像?但圣像是冰冷的石头,这里的山像在笑!’”

生1:“因为清江的水养人——你看,江边有吊脚楼,有洗衣的阿婆,山也跟着热闹起来了!”

生2(举起清江鱼模型):“还有鱼!清江的鱼在水里游,山在水里照镜子,所以山才笑得这么甜!”

师(展示土家吊脚楼模型):“安娜摸了摸吊脚楼的‘悬柱’问:‘这些柱子悬在水上,会不会被水冲垮?’”

生3(自信):“不会!土家人用青冈木做柱子,泡在水里越久越硬,就像我们玩的竹筏,越泡水越结实!”

师(点头):“安娜在探索卡上画了吊脚楼和清江鱼,写着:‘水不是敌人,是朋友——人和山、水,原来可以这样手拉手!’”

地心谷:探秘地心的奇幻之旅(安娜的“地下冒险”)

(播放地心谷暗河溶洞视频,钟乳石在灯光下如水晶)

师(戴上安娜的复古眼镜道具):“安娜戴上我的眼镜说:‘俄国的冬宫有水晶吊灯,这里的溶洞有水晶柱子——但冬宫的水晶是买来的,这里的是大地自己长的!’”

生(兴奋):“对!钟乳石是水滴‘滴’出来的,一滴一滴,滴了几万年!”

师(递过钟乳石模型):“安娜捏了捏模型问:‘这么慢,土家人怎么等得及?’”

生1(思考):“因为他们知道,慢的东西才最结实——就像阿秀等红军丈夫,冷水泡茶慢慢浓!”

生2(补充):“地心谷还有巴盐古道,古人背着盐走这条路,一步一步,走了几百年——慢,是因为心里有盼头!”

师(竖起大拇指):“安娜在探索卡上写:‘原来‘等’不是浪费时间,是把心种进土地里,等它长出根来。’” (七)恩施民族文化艺术瑰宝介绍(20分钟)(安娜的文化对比)

师(展开安娜的“艺术对比卷轴”,左侧画着俄国芭蕾舞《天鹅湖》):“安娜说:‘我看过《天鹅湖》,舞者像天鹅一样美,但这里的《西兰卡普》和《黄四姐》——美在哪里呢?’我们一起帮她找答案!”

《西兰卡普》:民族文化的绚丽呈现(安娜的“织锦对话”)

(播放《西兰卡普》演出片段,舞者手持织机模拟编织)

师(暂停视频,展示土家织锦与俄国宫廷织锦对比图):“安娜指着对比图说:‘我的织锦上是城堡和天使,这里的是蝴蝶和棉花——为什么?’”

生1:“因为土家人的生活里有棉花地、有蝴蝶,他们把看到的美好都织进去了!”

生2(举起织锦小样):“你看这‘太阳花’图案,是希望庄稼长得好;‘鱼戏莲’是希望日子富足——每一针都是过日子的盼头!”

师(模仿安娜轻抚织锦):“所以这里的美,不是挂在墙上的画,是穿在身上、盖在被子上的生活?”(学生齐声:“对!”)

师(总结):“安娜在卷轴右侧画了织锦舞者,写着:‘美,不是高高在上的,是踩在泥土里、暖在被窝里的。’”

《黄四姐》:经典民歌的永恒魅力(安娜的“山歌共鸣”)

(播放《黄四姐》男女对唱音频,节奏明快)

师(递过安娜的“歌本”,内页写着《安娜》中的爱情诗):“安娜翻着自己的情诗说:‘我的诗是‘我爱你,却不敢说’,《黄四姐》是‘我爱你,大声唱’——哪种更勇敢?’”

生1(抢答):“大声唱更勇敢!因为不怕别人知道,不怕被拒绝,是真心的!”

生2(模仿对唱):“‘喝你一口茶呀,问你一句话’——把喜欢变成问题,把真心变成歌,多聪明!”

师(播放《黄四姐》阿卡贝拉改编版):“现在年轻人把《黄四姐》和钢琴、吉他一起唱,安娜问:‘这样改,会不会把原来的味道改没了?’”

生(思考后):“不会!就像我们用乐高搭房子,既可以搭传统的土家楼,也可以搭现代的高楼——但积木还是原来的积木,快乐也是原来的快乐!”

师(点头):“安娜在歌本上抄了两句歌词:‘黄四姐,乖姐姐,站在门前望郎来’,旁边写着:‘原来爱情的歌,大声唱、慢慢改,都是真心的声音。’”

(八)总结与升华(10分钟)(安娜的“成长日记”共创)

设计意图:通过“共创日记”“情感落地”“课后任务”,将课堂内容内化为个人认知。

安娜的“成长日记”(学生+安娜共创)

(分发“安娜的湖南与恩施日记”模板,增加安娜的“我的感悟”栏)

示例: 学生写:“今天我带安娜去了橘子洲,她看到毛泽东的雕塑说:‘原来爱情可以和改变国家连在一起!’”

安娜的感悟(教师代读):“我以前以为爱只能是两个人的事,现在知道——爱可以是一群人的光,可以是一座山的见证,可以是一首歌的传承。”

学生写:“今天我带安娜看了撒叶儿嗬,她摸着跳丧舞的动作说:‘原来死亡不是结束,是全家的心跳继续和你一起!’”

安娜的感悟:“死亡不再让我害怕,因为我知道——爱会把人永远留在心跳里、山歌里、织锦里。”

从“安娜”到“我们”:情感的“落地”(安娜的“小行动”倡议)

师(邀请“虚拟安娜”上台,手持学生绘制的“情感地图”):“安娜说:‘我要把湖南和恩施的温暖带回俄国——你们呢?’”

生1:“我要教同学唱《马桑树儿搭灯台》,告诉他们‘等’也是一种力量!”

生2:“我要在情感地图上标上教室,因为帮同学捡铅笔,也是爱!”

师(总结):“安娜在地图上画了颗心,写着:‘爱不分大小,不分远近——你认真的样子,就是世界上最温暖的光。’”

四、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安娜的探索笔记”“安娜的对比提问”“安娜的成长日记”三条线索,将主人公深度融入课堂互动。阿斯伯格学生因“帮助安娜理解中国”的明确任务,参与度提升至95%,尤其在“解释安娜的困惑”环节,学生主动调用细节观察(如吊脚楼结构、山歌尾音)进行具象化表达,抽象情感理解能力显著增强。未来可进一步设计“安娜的问题箱”,收集学生想替安娜问的问题,形成长效互动机制,让文化探索从课堂延伸至课后。

通过本次设计,我深刻体会到:对阿斯伯格学生而言,“大道理”不如“小场景”,“抽象概念”不如“具体联结”。教育的本质,或许就是用他们擅长的“细节视角”,为世界打开一扇可触摸的窗。

(六)恩施三大景区介绍(20分钟)(增加安娜的探索任务)

师(举起安娜的“地理探索卡”,标注清江画廊、地心谷待解锁):“安娜说:‘我已经见过恩施的山和人,现在想看看这里的水和地——你们当我的‘地质小老师’,带我们去清江画廊和地心谷!’”

清江画廊:流淌的山水诗篇(安娜的自然观察)(保留原内容,略)

地心谷:探秘地心的奇幻之旅(安娜的“地下冒险”)(补充巴盐古道号子细节)

(播放地心谷暗河溶洞视频,钟乳石在灯光下如水晶,画面渐切至狭窄的巴盐古道——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镜头跟随一群民间艺人:头戴斗笠、肩背竹篓,腰间系着粗麻绳,正沿着古道攀爬,背景传来嘹亮的号子声。)

师(戴上安娜的复古眼镜道具):“安娜戴上我的眼镜说:‘俄国的冬宫有水晶吊灯,这里的溶洞有水晶柱子——但冬宫的水晶是买来的,这里的是大地自己长的!’”

生(兴奋):“对!钟乳石是水滴‘滴’出来的,一滴一滴,滴了几万年!”

师(递过钟乳石模型):“安娜捏了捏模型问:‘这么慢,土家人怎么等得及?’”

生1(思考):“因为他们知道,慢的东西才最结实——就像阿秀等红军丈夫,冷水泡茶慢慢浓!”

生2(补充,指向屏幕):“地心谷还有巴盐古道!古人背着盐走这条路,一步一步,走了几百年——慢,是因为心里有盼头!你们看,现在还有民间艺人在模仿古人走古道,他们喊的号子可带劲了!”(教师播放巴盐古道号子视频:艺人边爬石阶边喊“嗨哟——嗨哟——脚踩稳啰,肩打直啰~”,号子声在山谷里回荡,画面特写艺人额头的汗珠、同步的脚步)

师(暂停视频,模仿安娜捂耳):“安娜捂住耳朵问:‘他们为什么要喊这么响?是生气吗?’”

生3(观察视频):“不是生气!他们喊号子是为了‘脚步齐’——你看,前面的人喊‘脚踩稳’,后面的人就知道要小心石头;喊‘肩打直’,大家背篓的姿势就统一了!”(教师用激光笔标注视频中艺人同步的步伐,展示青石板上深浅不一的鞋印)

师(点头):“对啦!号子就像‘石头上的节拍器’——古人背盐要爬几百级石阶,肩膀压得疼,腿肚子打颤,但一喊号子,疼也忘了,累也轻了!就像你们拔河时喊‘一二、一二’,劲往一处使,再大的困难也能跨过去!”(用“拔河口号”类比,将号子的功能具象化)

(继续播放视频,展示艺人走到古道中段时,号子突然变柔:“盐背子,苦哈哈,背到镇上换米粑~”,画面切至艺人望向山脚下的小镇,眼神里泛起笑意) 师(模仿安娜皱眉):“安娜说:‘前面的号子像敲鼓,现在的像哼歌——为什么?’”

生4(认真):“因为快到镇上了!他们心里想着‘换了米粑,家里娃娃能吃饱’,号子就变甜了!”(教师展示“米粑”道具,模拟土家孩子围坐吃米粑的温馨画面)

师(竖起大拇指):“说得好!号子不只是‘加油’,是把心里的盼头唱出来——背的是盐,喊的是‘日子会甜’!你们看,艺人的嘴角都往上翘了(暂停视频,特写艺人笑脸),这是在说‘再累也值得’!”

(邀请学生模仿号子的“嗨哟”和“换米粑”部分,用拍手打节奏,教室响起“嗨哟嗨哟~换米粑~”的童声)

师(展示安娜的手绘探索卡投影):“安娜在卡上画了个背篓,旁边写着:‘原来慢走的路,喊着歌就不孤单了——盐背子的号子,是土家人给生活唱的甜歌!’”

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号子”的具象场景,将“巴盐古道的慢”转化为可听、可观察的“号子节奏”与“情感传递”,契合阿斯伯格学生对“重复节奏”“具体行为”的敏感;用“拔河口号”类比号子功能,降低抽象理解门槛;结合艺人号子内容的变化(从“鼓劲”到“盼甜”)及表情特写,引导学生感知“慢”背后的“希望”,呼应“家国情怀”中“平凡人对生活的担当”的情感目标。同时,通过模仿号子、观察道具(米粑)等互动,强化学生的身体参与与细节记忆,符合其具象化认知优势。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文]南昌有兄弟二人,系双生,容貌音声,父母亦难猝辨,至各以衣色别之。及长,同时婚娶,同时入泮(pàn),...
    工地班组长阅读 30评论 0 0
  • 落日橘 >我在顾总监脚边捡口红那天,他冷着脸说:“公司不是秀场。” >后来我成了他批得最狠的实习生。 >离职那天,...
    荔枝味的鱻阅读 45评论 0 0
  • 一人分享一条你知道的冷知识 1,新鲜的苹果不会沉入水底。 2,刷牙时牙膏不要沾水,才能使牙膏的清洁作用最大程度发挥...
    执剑饮烈酒阅读 24评论 0 0
  • 自主学深不熟练的人无缘理科高考高分,数理若学不进心里就成浮光掠影。1不刷题:深奥思维以量取胜太笨。做题在精不在多,...
    非主流数理英学习方法阅读 20评论 0 0
  • 向往不能完全被淹没,虽然现实极俱真相的杀伤力,你看见之后也许已经万念俱黑,但还是要护住那脆弱的愿望的火花……让它们...
    春雪ChunXue阅读 41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