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蓝
冬至前夜,与友人相约赏舞剧《王阳明》。皓月当空,寒星点点,恰合杜甫《小至》中“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的节气交替之感。
舞台上,流转的蓝色与萦绕的乐声萦绕心扉。该剧以《寻道》《悟道》《证道》三幕,勾勒王阳明因仗义执言触怒权宦、贬谪龙场,于生死追杀与黔地困厄中悟得心学精髓的跌宕人生。舞姿间,尽展阳明先生由凡入圣、叩问“圣人之道”的心路传奇。
登场时,王阳明身着宝蓝官服,尽显大明文臣的清朗气象。转瞬,锦衣卫撕扯间官服剥落,唯余素白内衫。追光下,妻子诀别的忧伤剪影凝成凄清印记,这是寻道之蓝。
时空流转,少年王阳明着一袭天青与水蓝相间的长衫,格竹求知时衣袂拂动,轻盈如初春新竹,这是悟道之蓝。
黔山深处,山民赠予的青花蜡染蓝布衣衫裹住粗粝身形,他就此融入这片土地,舞步间满是生命的原始力量与被接纳的欣悦。“鲛鮹蓝色染初匀,风皱粼粼渺水云”,这冷色调蓝衫在舞台上铺陈开冷静、克制的肃穆氛围,如深海、如邃空,这是证道之蓝。
那抹蓝,是贯穿始终的灵魂底色。
作曲吕亮——亦是《只此青绿》谱曲者——的配乐尤为精妙,箫笛声宛若“良知”的具象化呈现,沉稳幽邃,轻易拨动心灵与艺术的共振之弦。
冬至晨起,父母烹煮的汤圆暖入肺腑;保温杯里,好友所赠茶颜悦色桂圆红茶的茶包甜香袅袅。携着这份暖意,我乘车前往太阳湖滨河公园。
园门前,银杏叶已落尽,枝桠以遒劲线条分割天空;垂枝樱花枝干上的木牌,标注着岁月年轮。沿木栈道前行,左侧芦苇环绕的静泊中,小岛栖满白鹭,如雪覆汀洲;右侧步道旁,卵石镶边隔开一弯清流,白鹭与野鸭共栖觅食。人近时,白鹭如银梭掠起,盘旋审度后翩然落回;野鸭却浑然不觉,兀自游弋。
岸边云杉褪尽苍翠,染成深沉锈红,衬得芦苇愈发皎洁。行至麋园出口,一株铁树绽放金黄花朵,花蕊艳盛夺目,我驻足细赏,留影数帧。
过麋园、鹿园,抵达哥白尼纪念广场。日心与地心模型在广场两端静默对望,宇宙浩瀚,真理之路崎岖,谁又能断定未来不会有惊世回响?
走在石板路上,忽忆去年冬至的一段往事:清晨的上班路上,高跟靴子敲打着小巷,怕惊扰熟睡之人,我踮起脚尖轻步前行;一阵风卷动摩托车防雨布,哗啦声惊得人心头一颤;穿棉睡衣的女人蓬松着头发拾掇炭火,灰白余烬里,藏着零下二度冬夜的最后一丝热力。穿出小巷,迎面多是学生——莫道君行早,更有早来人。想着周末能见我的“小云雀”们,真好。进入高中他们总抱怨觉不够睡,想告诉他们,在校入睡难的话,不如趁此时多诵诗文、多记单词,莫负时光。
一踏上公交车,竟遇见前日帮我寻物的司机师傅。刷卡问早时,他也认出了我:“东西找到了吗?”
这话勾出前天的事儿:好友从哈尔滨带回一盒松露巧克力,我想着给孩子们当惊喜。下班后,我将巧克力、帽子与未读完的《乡土中国》装袋,乘公交时因接同事工作电话分神,下车取快递时竟忘了拿袋子。
帽子倒也罢,可那是好友人肉带回的巧克力。我不甘心,将快递放回后折返街对面车站,盼着能遇上那班车,终究还是没找到。
罢了,丢了便丢了。只愿捡到帽子的人,能在寒冬里多份温暖;巧克力总会吃完,我冒着寒风寻找,不过是舍不得好友的心意。想来,也是读《乡土中国》入了神,竟天真以为人心仍如书中那般淳朴友善——乡土中国终究离我们远了,但好友的馈赠、司机师傅的帮助,仍值得记取。
我答“还没找到”,虽不知他姓名,这声寻常问候却似暖流,悄悄融化了冬至清晨的寒意。满车厢背着书包的“学生娃娃”,更让暖意漫溢。朱淑真在《冬至》中写“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今岁冬至,梅花未开,暖意却从人心中生——人情的暖,便是这长至日里悄然积蓄的春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