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焦点团队黄静2021-8-31中16坚持分享第776天
咨询可以说是确认、扩大、转移知觉的过程。SFBT知觉转换的介入方式之一就是应对问句(因应问句)。应对问句是探究当事人一些很小的、被视为理所当然的自发行动,从而发现、证实与确认当事人忍受困难情景的能力与优势,是识别资源的重要问句,是向过去借力的重要问句。同时SFBT认为,问题(困境)被用来重新定义一个人的成就,问题越严重,来访者应对它时所作出的努力就越大。
一、应对问句的作用
1.激发生命能量
应对问句是提升当事人能量的最佳媒介。
尊重当事人现在所知觉的无力感,但是却邀请他们看到自己微小且不可否认的成功之处(既存例外),自己如何存活下来,如何持续承受与对抗此一困境的小小资源、方法与力量,这对于觉得自己已经被困境事件所淹没的当事人来说,具有特别意义,提升了当事人的自尊、能量感及希望感。
2.日常行动蕴含生机
应对问句是例外架构里的一个重要问句,常着眼于非常小的、不起眼的、但确实是真实已经执行的诸多具体生活细节。强调每一天、每一片刻的应对,是很重要的。特别对于处于危机的当事人,起床、穿衣、吃饭、出门,都需要花费很多的能量。
例句:我知道你先生过世后,对你的影响很大,但是,你早上是如何让自己起床的?
应对问句可以配合例外问句、关系问句、差异问句来多加以引导。
3.应对策略可为立即执行的行动
咨询师一旦觉察到当事人的应对策略,要探索与揭露这些优势力量和应对策略的运作细节,以期能再次复制、再次发挥作用。
同时还要持有非常重要的一个理念,当事人维持现状或者没有让自己更糟已经是很难得的事。这些没让自己更糟的行动是当事人能够负担或愿意执行的行为,往往也是当事人立即可以多加应用的方法。
4.接受生命的限制,学会与问题共存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化冰三尺非一日之暖。问题的产生非一日而成,问题立即消失也如天方夜谭。所以要接受生命的限制,学会与问题共存。如带癌生存。
例句:如果这困境目前暂时无法解决,你又会需要什么来帮助现在的你接受这一事实?
5.发展自我照顾的能力
在当事人持续面对困境、与问题共存时,咨询师要能催化出当事人的自我照顾能力,提升个人与社会的适应性,懂得自助的减少任何心理或生理可能的伤害,而不是消极的等待。当有了一些自我控制感后,有助于降低困境所衍生的焦虑与失控感。
6.将生命困境转化为成长的阵痛
很多突发事件冲击人心,事件已经发生,能够改变的是如何看待与如何应对。如何把负面影响降到最低,正向影响提到最高,这是咨询师的工作重点之一。要相信当事人的生活可能因某事件有局限,但其生命的宽广度可能因此事件而有所拓展。用正向的眼光看待当事人的痛苦,视其为一种成长的疼痛。并且咨询师不可能全然帮助当事人避免生命不可控的种种挑战,所能做的是帮助当事人成为他生命的专家。
二、使用应对问句的注意事项
1.当事人陷入谷底(能量低时、危机干预、癌症关怀等)却还能维持一些功能时使用。
2.咨询师要相信当事人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
3.咨询师要有重新建构的能力,要能引导来访者看到自己的正向行为。
4.咨询师要在充分接纳、认可来访者状态的基础上使用。
举个例子
咨询师:哪些事情变得更好了?
来访者:开玩笑,比之前更糟了,从来没有这么糟过。
咨询师:但是你还是来咨询了,你是怎么做到的?
咨询师这样问背后的假设可能是:如果事情真那么糟糕,你不会来,既然来了,就没有那么糟糕。这样会让来访者觉得不被认同,自己的问题好像不是问题。
沙泽尔说:我们是聚焦解决之道,但是我们并不恐惧问题。咨询师这时可以这样回应:哦,怎么更糟了,说说看?先贴着来访者,让他把自己的问题、情绪说出来,再顺势引导。
5.保持真诚、未知、好奇的态度,不期待来访者一定有回答。
一般情况下,当事人往往会有不可置信的惊讶反应,有的时候也会否定咨询师,这也是很常见的反应,因为他们只是暂时还没有发现这些问句意图询问相关举动的意义。
6.应对问句要变化使用,不要过于“功能化”,或者说不要陷入套路。
咨询师:听起来简直是个噩梦啊
来访者:是的
咨询师:那你是如何应对的?
来访者:我并没有应对,我发现起床还是很难,不打扮自己,又开始喝酒。
咨询师怎么说好些呢?可以说:经历了那么多艰难的困境,你到底是如何度过这些困难的?
当事人生活中的负面事件已经存在,负面影响已经发生,这些事件和影响不可能立即消失,所以咨询师要聚焦于协助当事人接纳困境,懂得与问题共存,学习承受与应对该事件与影响,并发展自我照顾的能力。进而,当事人发展一些具有建设性的观点与行动,将该事件的负向影响降低,正向价值增加,让当事人能从此事件中变得更为坚强、更有智慧、更有行动力,真正让当事人具有现在及未来处理种种不可预期挑战的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