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称眼盲喻 昔有工匠师,为王作务,不堪其苦,诈言眼盲,便得脱苦。 有余作师闻之,便欲自坏其目,用避苦役。有人语言:“汝何以自毁,徒受其苦?”如是愚人,为世人所笑。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为少名誉及以利养,便故妄语, 毁坏净戒,身死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为少利故,.自坏其目。
这个工匠"诈言眼盲",虚构事实蒙混过关,他因为“为王作务不堪其苦”,不得已而为之,虽说不显磊落,却也有点值得同情,毕竟最终他得以脱离苦役,得到一个看得见的好处,而另一个人为了躲避苦役竟然要自坏其目,为避免一个痛苦竟然不惜造成更大的痛苦,劳作的苦可以缓解,毁坏的眼睛呢?苦役能不能避免还说不定,肉体的伤害已无可挽回。为了眼前一点利益,不惜毁坏佛法的基础清净戒,对于修行的人无异于前功尽弃自毁长城。
为恶贼所劫失氎喻 有二人为伴,共行旷野。一人被一领氎,中路为贼所剥, 一人逃避,走入草中。其失氎者先于氎头裹一金钱,便语贼言:“此衣适可直一枚金钱,我今求以一枚金钱而用赎之。”贼言:“金钱今在何处?”即便氎头解取示之,而语贼言:“此是真金, 若不信我语,今此草中有好金师,可往问之。”贼既见之,复取其衣。如是愚人,氎与金钱一切都失。自失其利,复使彼失。凡夫之人,亦复如是。修行道品,作诸功德,为烦恼贼之所劫掠,失其善法,丧诸功德。不但自失其利,复使余人失其道业,身坏命终,堕三恶道。如彼愚人,彼此都失。
这个人纯粹是做了一件损人不利己的事情,藏在衣领里的钱如果不自曝,或许还能想办法弄回来,不至于“氎与金钱一切都失”,“走入草中”的同伴如果他不检举,或许还能给他一些帮助,不至于于事无补“复使彼失”连朋友都做不成。
小儿得大龟喻 昔有一小儿,陆地游戏,得一大龟,意欲杀之,不知方便,而问人言:“云何得杀?”有人语言:“汝但掷置水中,即时可杀。”尔时小儿信其语故,即掷水中。龟得水已,即便走去。凡夫之人,亦复如是。欲守护六根,修诸功德,不解方便,而问人言:“作何因缘,而得解脱?”邪见外道、天魔波旬及恶知识而语之言:“汝但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如我语者,必得解脱。”如是愚人,不谛思惟,便用其语,身坏命终,堕三恶 道。如彼小儿,掷龟水中。
天魔波旬:波旬,意译为“杀者”,恶魔名,是欲界第六天的魔王。
不会就学不懂就问,这是我们小时候经常受到的教诲,这个小孩因为不知道杀龟方法而向人请教,本来是一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可惜他所遇非人,而他又“不谛思惟,便用其语”,不假思索不辨真伪就照做了,结果,悲剧了,龟让他自己亲手放跑了。修行的人,本来想守护六根修行功德,可惜所遇非人遇到了邪魔外道,告诉他“极意六尘、恣情五欲”就可解脱,如果他肯仔细思考一下,或者找更多的人再印证一下,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嘛,可他不假思索不辨真伪就照做了,结果,悲剧了,六根尽染,功德尽失,他亲手葬送了自己的前程。
万物皆备于我矣,但你也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