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陕西一直向东踏上回家的征程。最后一站河南洛阳,到洛阳必游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是世界上造像最多、规模最大的石刻艺术宝库,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中国石刻艺术的最高峰”,位居中国各大石窟之首,现为世界文化遗产。
龙门由大禹治水中所开凿,鱼跃龙门的传说亦发生于此。其石窟则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盛于唐,终于清末。历经10多个朝代陆续营造长达1400余年,是世界上营造时间最长的石窟。建造时采用了大量彩绘,今多已褪色。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南北长达1公里,现存洞窟像龛2345个,造像11万余尊,与莫高窟、云冈石窟并称中国三大石窟,后加麦积山石窟称四大石窟。
龙门石窟造像多为皇家贵族所建,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皇家石窟。武则天根据自己的容貌仪态雕刻的卢舍那大佛,另有孝文帝为冯太后凿古阳洞、兰陵王孙于万佛洞造像、李泰为长孙皇后造宾阳南洞、韦贵妃凿敬善寺、高力士为唐玄宗造无量寿佛等。
龙门石窟中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经济、宗教、文化等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对中国石窟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龙门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窟内造像雕刻精湛,内容题材丰富,被誉为世界最伟大的古典艺术宝库。万佛洞因洞内刻有一万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每尊只有四厘米高,可见当时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之巨大。最小的佛像甚至只有2厘米高。它以自身系统、独到的雕塑艺术语言,揭示了雕塑艺术创作的各种规律和法则。
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在它之前的石窟艺术均较多地保留了犍陀罗和秣菟罗艺术的成分,而龙门石窟则远承印度石窟艺术,近继云冈石窟风范,与魏晋洛阳和南朝先进深厚的汉族历史文化相融合开凿而成。所以龙门石窟的造像艺术一开始就融入了对本民族审美意识和形式的悟性与强烈追求,使石窟艺术呈现出了中国化、世俗化的趋势,堪称中国石窟艺术变革的“里程碑”。
经过七天七夜,星夜兼程。共计行程3000余公里,不虚此行。穿越回那可歌可泣的岁月。历史的厚重感、沉淀感油然而生。有些是我们现代人所力不能及的。正因为有中华灿烂文化精髓的传承,才有了历史滚滚向前的动力。
告别昨日,珍惜当下,展望未来。不图留下浓墨重彩,只求无悔平凡人生。穿越历史的天空,策马扬鞭,继往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