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放学前半个钟头,一向重视家庭教育的老刘,拿了份仿写下水文《蜜蜂——花的使者》,和我一起探讨怎样引导孩子作文,做好习作辅导。
老刘习作下水文,写在中作文方格本上,足有两三面,字迹老练,行文流畅。文末,还有同事老王饱蘸浓墨,字迹鲜红的综评。
引领孩子写好作文,家长先写下水文。这篇习作有没有指导价值?
翻阅一遍最直观感受,老刘想到做到精神可嘉。这一天的成绩——仿写这篇文章的质量,主题突出,结构合理,语言表现力强,有较强的代入感。二遍细读,感觉成人语言化强,观察不够细致,有点散漫零碎。老刘做到这步,已经不简单。而且,给孩子看看老爸的下水文,会有不少启发。
阅读学生杂志卷首文了,季羡林的《春满燕园》,我们朗读着,品味着。跟随着季老走进燕园。触景生情,浮想联翩,由此及彼,不断升华。在季老眼里,燕园生活时时处处充满美好。物景即我景,即语境。那办公室窗户透射出的明亮灯光,让人看到笔耕不辍的老者,与阅览室图书馆读书学习的莘莘学子,与不同语种声情并茂的朗读,交织在一起,构成忘我求知青春壮美图景。拜读季老文章,仿佛讲的就是我们眼前情境,适当取舍,信手拈来,精准表达,语言朴实,情真意切,意境深远。这都彰显季老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渊博学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因此给我们启发:多读多想多观察,适当的多背,多写,多修改。持之以恒,就成了我们的思想眼光血肉和精神营养。
如同陪跑半马,写下水文,切口要小。反复观察,不断思考,不停历练,用简约语言表达生活中观察到的,联想到的真善美呈现出来。再依据一定的视角,驭文结构,简明清晰表达出来。再展开联想,旁征博引,充实文章。而且,要反复揣摩范文,怎样谋篇布局表现主题,怎样展现升华主题。反复练习,对比再尝试。那么,越临写越有趣,越有仿写的内驱力。
转眼下课了,我们边走边聊。我的眼前呈现这么个图景:家庭教育的最佳状态,家长率先垂范,身教重于言教。家长各自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满怀生活的期望,尽心尽力做好自己,做好孩子的榜样。面对挫折困惑向前看。要崇尚学习敬畏自然,持之以恒,那么孩子的发展就能走着走着就发射出光和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