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曾倾听内心不同的声音,以及理解它们所反映的需要,因为这能够促进自我理解和内心的和谐。当读到美国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著,华夏出版社出版的《非暴力沟通》(阮胤华译)这本书时,我开始试着按照书中的方法去关注自己的内心,感受自己的需要,不断满足自己的愿望。
我们从小就学着以貌似客观的语言表达自己:如果老师布置的作业不想做,那老师就是“太过分了”;如果有人开车冲到我们面前,那他就是“混蛋”。如果同事更关注细节,那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他就是“粗心大意”。我们常常利用内疚去达成自己的目的:和孩子说“你的成绩不好让爸爸妈妈伤透了心”,孩子看到父母痛苦感到内疚,于是调整行为迎合我们。这种改变只是为了避免内疚,而非出自对学习的热爱。
以上都是暴力沟通的特征。使用暴力的人其实是因为他们内心的宁静遭到了破坏,所以才会用暴力的方式维护或寻求心灵的和平。
圣雄甘地曾提倡:“让梦想中的世界通过我们的转变得以实现”。
非暴力沟通提醒我们人性是相通的---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共同的感受和需要。在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彼此关注,从而促进倾听、理解以及由衷的互助。愤怒是我们的思维方式造成的,它的核心是尚未满足的需要。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的体会他人。通过倾听,我们将意识到他人的人性以及彼此的共通之处,越是倾听他人语言背后的感受和需要,就越不怕与他们坦诚地沟通。
爱自己是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而不是出于恐惧、内疚、羞愧。不要试图分析自己或他人有什么毛病,而是用心去了解我们的需要,这样,我们的内心将逐渐变得平和。一旦发现自己心底深处的愿望,并且采取积极的行动,我们将会重获生活的热情。
爱能使心灵的创伤痊愈---让我们用爱的语言沟通。一起践行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