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现代课程观》笔记50/第六章:杜威、怀特海与过程思想/怀特海与过程的概念(P204-209)
1.不要教过多的科目……教什么就要教得彻底……引入儿童教育的主要观点应少而重要,并使他们形成各种可能的组合。——怀特海《教育的目的》
这段引文在新网师通识课程学习时,曾经读到过,当时并无特别的感受,只是觉得大师的话都有道理,要在教育实践中怎么体现——不知道。再次读到这段话,仍然是模糊的感受,甚至是困惑。不要教过多的科目?怀大师不是强调浪漫吗?苏大师不是强调第二套大纲吗?新网师不是也强调儿童阅读的广博吗?教育目标不是要全面育人吗?不是要学科融合吗?不是要做项目式学习吗?……什么叫做“教得彻底”?哪些观点对孩子的成长是主要又重要的观点,值得引入儿童教育?各种可能的组合指什么?如何形成?
受自我的思维框架限制,做非常浅薄的猜想:不要教过多的科目,意思可能是教学的时候一次不能贪多求全,不能太过于庞杂,拒绝天马行空的教。要聚焦某一个点(主题),由浅入深地进行,学就要学透。(学透的标准依据学生的年段特点而定)。教室要大量阅读,勤于思考,善于寻找到哪些对儿童非常重要的观点,当儿童学习了这些观点后,可以进行灵活变通的使用。
这段话的深层含义到底有哪些?慢慢学习中,
2.怀特海:数学家,哲学家,奠基过程哲学和过程神学,超越牛顿物理学和形而上学为基础的宇宙观的发起者。
他从关系的角度考察物质世界——“空间事物”,视“关系为根本观点”,表现出他的过程或关系关,即实在是始终不断进行的过程:形成、毁灭的过程。
他意识到不用关系的方式便无法测量运动。宇宙不是牛顿所假设的静态的或稳定有序的宇宙;而是变化着的宇宙,评估和谐的唯一方式是通过关系的框架——通过相对运动将一个物体与另一个物体相比较。
怀特海相信自然的最终构成不是固体微粒而是“进化过程的结构”,体现”有机哲学论“,与生物学有关,来自量子物理学和对数学的反思。
怀特海迷恋抽象:它不仅具有美丽和秩序而且表现一种无处可寻的能力感。数学抽象带来创造的能力,将无限的可能性带入现实。抽象提供框架并描述指导实体进入存在的过程。抽象是形成性过程,理解的合生的关键要素。通过抽象经验进入存在成为实体;不具有抽象内在于任何情境之中的多种可能性都是有限的。
创造性抽象:也叫扩展性抽象。实在自身总是处于过程之中(形成和灭亡的过程),随我们体验的过程包括抽象化使其带有特点的或地方的色彩,并作为事件而出现。
经验:经验不是有助于我们理解与我们相分离的实在的工具,而是我们存在于其中的实在,是实在的实在,是“真正真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