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光同行:定西工作坊第四小组叙事

五天时光,倏忽而过。回望定西之行,我心中那份因“组长”身份和“写诗”能力而生的忐忑,早已被组内涌动的暖流与共同成长的喜悦所融化。我们七人,从线上填报的陌生名字,到微信群的初步联结,再到课堂内外每一次任务协作、才华展现与心灵靠近,最终凝结成了一个内敛而闪耀、踏实而温暖的集体。

                 

还没出发去定西参加新网师第三届暑期“教师成长工作坊”,我就发现自己被多赋予了一个身份---第四组组长。我是第一次参加工作坊,这次选课选的是我们新网师卓越二班导师柳袁照校长的“教师读写课程”,课程主题很好---在与世界、内心、AI对话中实现读写融合。但是,我有个担心:害怕写诗。对于“打铁自身不硬”的我来说,再多一个组长的身份,我还真有些发怵。

幸好,班长师凤丽老师设计了一个在线填报,不但有工作单位、职务,还有照片。我们这一组共有七人,除开熟悉的智静大姐,其余五人全是陌生人。通过在线填报,我记住了组员的信息:康骞老师是安定区本地人,刘映岐老师是内蒙古的;另三个老师离广元较近---屈景平老师是重庆的,焦玲玉和舒丽霞两位老师是陕西的。然后,我按照名字一一添加微信,完成微信小组群建设。人还没相见,我就按通过我为微信好友的顺序,进行任务分工。

7月21日上午,第一个任务分工时碰了“钉子”。不过,生病不能接受任务也是可以理解的。当我再次发出邀请时,下一位老师很爽快地接了任务。简单的两个“好的”字样一下子拉近了我们的心里距离,这位老师就是屈景平。当我微信上道谢后,她谦虚地回了一句:“我在想反正是来学习来锻炼的,说的不好也没关系哈”。正因为我们都是来学习的,所以,我们组人人上台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通过五天的相处,我发现我们组每个人都内敛且有才。他们不会争着上台,但只要有任务,一定是高质量做好而不仅是做完。舒丽霞老师的原创诗被我们小组齐诵过;焦玲玉老师课前五分钟诗歌朗读的主持和刘映岐老师的辩论,都让我们觉得我们组有着年轻的她们真好;智静老师是导师的助理,平时没时间在小组活动,但在教学主张提炼的关键时刻给了我们学术指导;五天,就有五个不同的“康骞”老师,但完成作业的永远只有那个可敬可佩的康骞老师。

过去的这一学年,我一直在班上带四年级孩子进行小组合作学习。与另两个平行班相比,虽然成绩存在两极分化,但每个孩子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他们学得轻松、学得快乐。在柳校长的课堂上,我之前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有一天中午,我没午休,有一天中午我没吃午饭,下半天的课我却既没打瞌睡也没肚子饿。我想,这就是一堂好课一个好课程的魅力。柳校长的课堂,不仅点燃了我们读写融合的火花,其精心设计的教学理念与敬业精神,更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们未来教学实践的方向。

我们组还有两个小插曲,我不得不给大家透露一下:

生病的刘映岐老师一直戴着口罩,在小组里坐了两三天,我们都没能见着她的真容,因此,交流自然也就少了很多。我们的组员都说,露在口罩外的眼睛、额头与同组的焦老师有几分相似,就连头发捥的方式都一样,好似一对亲姐妹。

有一天课间,我发现刘老师与班上的万素丽老师在走廊上同行。回到小组,我刚问完“你们是一个地方的?”她还没来得及多点一下头就被导师叫到了讲台前,讲起了大家同学三天后的温暖的秘密:她们是母女!如果导师不追问,我的好奇心也会私下刨根问底的:母女为何会一起参加新网师的工作坊,为何又会报同一个班?

原来,万老师是资深学员,这次学习由母亲出资,女儿精心规划行程,两人因共同热爱导师的诗歌课程而结伴同行。

这真令人感动!56岁的万老师,求知若渴,不仅自己坚持学习,更以开放心态与女儿同窗共进。女儿的选择同样值得敬佩——当不少同龄人假期选择休闲娱乐时,她主动投入学习,寻求深度成长。

这对母女并肩求学的身影,本身就是一堂生动的课!她们展现了跨越年龄的学习热忱与共同成长的珍贵。母亲终身学习的姿态,女儿主动求知的精神,都为我们点亮了一盏灯:学习,可以如此美好,并成为连接亲情、滋养人生的纽带。为这对学习路上的最佳拍档点赞!

另一个小插曲就是舒丽霞老师。

星星班线上的破冰活动我没能参加,原来我成了被他们遗忘拉入班级群的人。听说破冰活动中学员代表发言的是舒丽霞老师。我猜这个代言人一定有着不同寻常之处。后来,我见到了舒老师本人,她的美,不是那种张扬的艳丽,而是由内而外散发的清秀与文静。

舒老师之美,在于其低调内敛的担当。无论是线上破冰的学员代表发言,还是好书分享、心得视频录制,她都默默承担,展现出扎实的功底与责任感。尤为触动我心的,是她在“优秀学员”推选时的格局。面对有限的名额和同样出色的焦老师、刘老师,舒老师得知我的为难后,毫不犹豫地以一个“OK”的手势,主动谦让,将荣誉推向了两位90后的年轻教师。这份对年轻老师的鼓励与提携,彰显了真正的长者风范。

舒老师之美,更在于其持续精进的向学之心。工作坊结束当晚,她与我漫步定西街头,畅谈学习收获。言谈间,她对新知的渴求溢于言表,并当场决定加入新网师卓越班深造。这份果断的上进心,固然源于工作坊导师课程的魅力感召,也离不开她所处环境的熏陶——家中有一位在新教育“明师班”深耕、追求卓越的爱人。这份共同成长的家庭氛围,无疑是滋养她不断前行的沃土。

无论是屈景平老师爽快的“好的”,舒丽霞老师清秀文静下的担当与格局,焦玲玉、刘映岐老师带来的青春活力与精彩表现,智静大姐关键时刻的学术指引,还是康骞老师令人敬佩的专注与坚持,都共同书写了这段难忘的“星光同行”之旅。

作为组长,我何其有幸,能与这样一群美好而闪亮的“星”相遇同行。这段定西的星光之旅虽已落幕,但第四小组共同学习、彼此照亮的精神,以及我们从中汲取的力量与感动,必将持续闪耀,照亮我们各自的教育星空,也期待未来在学习的路上,我们还能彼此辉映。

再会,我的星星伙伴们!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