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推荐《好妈妈胜过好老师》1

书籍简介:《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教育专家尹建莉的教子手记,相比许多家教图书,《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有以下特点:第一《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首次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有章可循。第二,书中给出许多简单而又实用的操作办法,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使父母们不仅立刻获得许多有效的经验,教育意识也随之改善。它是实事求是谈家教的典范,是家长们最实用的工具书。第三,《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不但告诉你怎么能提高孩子成绩,而且告诉你怎么教孩子做人,教你怎么培养一个自觉、自强、自立的孩子。


毋庸置疑,《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值得每一个注重家庭教育的家长去研读的一本书。但同时,也有人对书中的某些教育理念和观点,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家长该不该把孩子当成大人,跟孩子讲道理?

01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讲道理是没有用的”。说这句话的人,可能是其他长辈,也可能是我们自己。

很多时候,我们都想要和孩子“讲讲道理”,可却总是没有效果。

吃饭的时候,看到孩子不是挑肥拣瘦,就是米饭掉了一桌。你忍不住跟他讲起了道理:“不能浪费粮食,你要知道每一颗都是来之不易的……”吧啦吧啦讲了一大堆,结果孩子点点头就下了饭桌,第二天依旧不改往日习惯。还有花钱的时候。看到孩子大手大脚,零花钱一下子花了个精光,我们也忍不住要告诉他:“不要乱花钱,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的你知道吗?……”又是吧啦吧啦讲了一箩筐,可孩子呢,却把道理当成了耳边风,完全听不进去半个字儿。所以,在尝试和孩子讲道理,却效果不佳之后,我们不得不承认:跟孩子讲道理,那是最蠢的。因为,想让孩子听大人讲道理,几乎是不可能的。

法国名著教育家卢俊在《爱弥儿》中,也说过这么一句话:跟孩子讲道理是最无效的教育。

久而久之,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认为,大人就不应该和孩子讲道理,更不应该把孩子当作大人来看待。这样的想法,在很多家长心里,是根深蒂固的。表现在孩子成长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进一步演化成为了:“孩子还小,他不是故意的”、“孩子还小,大人不应该跟他计较”、“孩子什么都不懂,大人来帮他做决定”等等。孩子犯了错误,当你想要教训一番的时候,耳边经常会飘过来一句话:“孩子还小呢,他懂什么!”这言外之意呢,就是他还小,他不是故意的。大人也就不了了之了。

在让孩子接受一些事实的情景下,大多数人也是如此。比如感冒咳嗽需要做雾化,这是孩子必须要接受的事实,孩子很抗拒,大人也从来不会想着告诉他这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那如果孩子就是不配合怎么办?道理不用讲,不配合那就来硬的。小孩子懂什么,还是让大人帮他做决定吧。

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看到很多很多,类似的这种场景。大人在潜意识里,始终觉得不管做错了什么,或者出了什么意外,都不能责怪孩子,更不能跟孩子讲道理。这是大多数家长的观念,这也是我们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听说过的最多的话。

大多数觉得这是正确,孩子就是孩子,他接收不了那么多长篇大论,他的一切行为也都是可以被理解和被原谅的。但也有人不这么认为,本书的作者尹建莉就是其中之一。

02

尹建莉认为,大人应该跟孩子讲道理,并且她认为孩子是能够听懂的。尤其是在孩子必须承受痛苦的这件事上,大人不能认为孩子还小、不懂事,就忽视了孩子的感受,强迫孩子去接受。比如,在让孩子接受生病了有可能需要打针这件事儿上。我们听过最多的话,就是“打针不痛的”,然后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孩子推给了护士,孩子挣扎那就牢牢抱住他,孩子不愿意脱衣服那就硬把袖子扒下来。因为大人会认为跟孩子讲了道理也没用,只能硬来。

而作者呢,身为妈妈,也肯定遇到过孩子生病了不愿意打针的难题。但她却不像我们大多数家长一样,逼迫孩子去做些什么,而是尝试和孩子讲道理。在作者看来,孩子打针时抗拒,是因为家长没有跟孩子讲道理,没有让孩子明白这样做的原因和结果。孩子吃饭、花钱没有良好的习惯,也是因为家长从一开始就没有想过要跟孩子讲道理,没有让孩子建立规则。如果家长从来没有把孩子当作大人看,只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不需要讲道理,也不需要明白那么多道理,那么孩子就永远理解不了事物的本质,抗拒和叛逆也会随之而来。

所以,对于要不要跟孩子讲道理这个问题,作者在书中很多地方都有提到,下面我会简单地总结一下,作者的一些做法和建议。

首先呢,父母要做好榜样,不夸大、歪曲事实也不轻描淡写。在面对孩子的时候,大人总会认为孩子就应该哄着,所以经常会对孩子说一些跟事实背离的话。比如孩子摔跤了,就带着孩子责怪凳子啊石头啊,作者认为,这其实是非常不好的,会让孩子的认知产生偏差。

第二,不要通过哄骗和收买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比如,当孩子看电视不舍得关,饭也不吃作业也不做的时候,家长不应该骗孩子说:“只顾着看电视不做作业的话,老师就会来家访哦”,或者诱惑孩子说:“关了电视我就给你买你喜欢的玩具!”作者认为这种方式是很糟糕的,治标不治本,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展。

还有就是,家长一定要把孩子当作大人来沟通,尤其是在孩子对所有事物都说“不”的时候。当大人尝试跟孩子讲道理的时候,一定要站在和大人沟通的角度上,不能因为孩子一开始的不接受,就对孩子发火,怒气冲天,再也无法说下去。

以上呢,就是我梳理出来的几点作者的做法和建议。我们很容易就能看出,作者的做法确实和大多数家长的做法不太相同。

我们都知道,孩子还小是事实,但是跟孩子讲道理真的合适吗?在看完书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想法:为什么有人会对作者的这些看法存在不同的意见,我想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我们总是会在弱小的孩子面前无能为力,尤其是沟通上的躲避和无能为力。

03

其实,对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并不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作者尹建莉说的有道理,大多数坚持的想法也有其缘故。但是,不管是讲道理还是不讲道理,在本质上,其实都是沟通的问题。觉得不应该跟孩子讲道理的人们,在思想上,他们其实就已经拒绝了和孩子进行沟通。所以,他们对孩子的管教是摇摆在迁就和强迫之间的。迁就孩子的某些行为,同时又会强迫孩子去做某些行为。

而认为应该讲道理的人们,他们在思想上,或许没有什么大问题,但其中也肯定会存在沟通的问题。所以,如果把能不能跟孩子讲道理这个问题,转变为怎么跟孩子沟通这个话题,我会认为更有可讨论的价值。

那么,我们作为家长,作为妈妈,应该怎么和孩子沟通,怎么和孩子“讲道理”呢?

1.在情绪平和时讲道理。

这个很容易理解,虽然很多家长做不到。但是不妨转换身份想一想:如果我们自己生气或者哭泣的时候,有人和我们说一大堆道理,我们会听得进去吗?肯定不行!所以,对孩子也一样,在孩子激动的情绪下讲道理,你说的这些道理只会被情绪掩盖。只有情绪稳定、平和时,孩子才会听到你的话。

2.不要用命令和指责的方式讲道理。

就像前面说到的,很多家长怕孩子乱花钱,就会苦口婆心地跟孩子讲赚钱多么多么难,甚至还会用指责的语气说:“我们累死累活赚的钱,就是用来给你乱花的吗!”或者命令式地说:“以后你的零花钱都归我管了,谁叫你乱花钱!”这样的说法,其实会让孩子产生抵触情绪,结果也会闹得很不愉快。

3.用互动式的方法来讲道理。

什么是互动式地讲道理?其实也很简单,你问我答一唱一和、讲故事举案例、亲身体验等等,这些能和孩子产生良好互动的形式,都是讲道理的好方法。就像我们上学时听课一样,如果老师照着课本一通讲完,我们肯定觉得无聊透了。但如果老师在讲的过程中穿插一些问答和典故,那么就会有趣很多,吸收也会更好。孩子就是这样,不会听你说了什么,只在意你做了什么。

当然啦,沟通是一门学问,跟孩子沟通更是一门需要不断实践不断积累的学问。跟孩子讲道理,其实不过就是:什么时候讲、用什么方式来讲的问题。少讲道理、多带孩子去发现去体会,这才是我们为人父母,真正要学习的“道理”。

因为,教育从来就不是一个讲道理的过程,而是让孩子去体会去成长的过程。但实际上,这是如何与孩子沟通的问题,我们在尝试跟孩子讲道理时,可以这么做:在孩子情绪稳定的时候讲、多用互动的方式来讲、少用命令和指责的方式来讲。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书本中的3个精华句子:

1.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当我们手上有一块玉石时,我们必须做得正确。

2.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有的世界,他的成长,取决于家长和教师给他营造的、直接包围着他的“教育小环境”。

3.讲道理、发脾气和刻意感动,是3种最无效的教育。

反对暴力作业:帮孩子写作业到底对不对?

我一个朋友最近就跟我说起了这个事情。孩子从上一年级开始,每天背着语数英几门大课的课本和作业回家,周末就背着所有课程的课本和作业回家,下楼玩的时间越来越少。小小的人儿背着大大的书包,看了都让人心疼。等到了高年级,书包再也装不下那么多课本和作业了,就换成了行李箱式的书包,每天拖着回家,又拖着上学去。

朋友一直感慨,现在孩子的童年再也不是玩玩泥巴跳跳绳了,而是沉重无比的作业和习题。

谁说不是呢,单单是语数英三门课的作业就已经够呛了,其他的课程时不时又增加点负担。看到孩子一回到家就开始赶作业,一直到洗澡睡觉才完成,陪在旁边的妈妈肯定也是又心疼又无可奈何。

对于孩子作业繁重的这件事儿,相信很多妈妈都是同样的心疼和无奈,有时候还会因为辅导作业而着急上火,恨不得自己直接上手全写了。

还别说,帮孩子写作业这种事,真的就有妈妈这么做过,教育专家尹建莉,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就曾经帮她的孩子做过作业,甚至还不止一次。

01

作者的女儿和大多数的孩子一样,刚上学的时候,老师的小红花奖励,点名表扬,对作业还是比较积极的。每天都欢欢喜喜地把作业做完了,才去玩。

可是,随着课业的越来越繁重,孩子慢慢就对做作业失去了兴致和耐心。做作业的时候就越来越烦躁,一边做一边抱怨作业怎么这么多。

按理说,作者平时是不会在意孩子这样的抱怨的,认为这不过是孩子的一时情绪,过几日就好了。可谁知,孩子连续几天都在抱怨,这才引起了妈妈的注意。也就有了帮孩子写作业这样的念头。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也很惊讶:家长还能帮孩子写作业的吗?!        

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家长是存在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学校是负责给孩子教授知识、发展兴趣爱好的,孩子在学校接受教育,就要按照要求自主完成作业。自己的作业自己完成,这是一个学生的义务,也是我们大多数人从小到大都认定的道理。那么作者帮孩子写作业,是不是在跟学校教育在做对呢?

在最开始看到作者“帮孩子写作业”这个观点时,我其实也有同样的疑惑。但是看到作者的具体做法之后,我心里就有了新的理解。那么在这里,作者的一些想法,就有必要和妈妈们一起分享一下。

其一呢,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学会。

如果孩子学会了,就没有必要重复写相同的作业。在书本中有说到,孩子的这些作业,其实大部分是重复的,比如一个生字、一个造句要求写十行或者更多,一首诗要求默写四五遍,等等。老师布置的作业量,多且重复,而这些作业,如果孩子已经学会并且掌握了,那就不需要写那么多,甚至不需要再写了。

其二,在决定帮孩子之前,先征求孩子的意见。

帮孩子写作业,并不是你觉得孩子可怜,也不是你觉得辅导作业又累又崩溃,就直接抢过作业本帮他完成就行了。在决定帮孩子写作业之前,先要征求孩子的意见。有的孩子抱怨作业多,但是他还是会认真写完,而有的孩子则会产生厌烦心理,导致不认真对待。所以,作者在帮孩子写作业之前,是征询过孩子的想法的。孩子认为有需要,妈妈才会帮,不能产生依赖心理。

其三,替孩子写作业不但没有坏处,还有很多好处。

作者认为替孩子写作业的好处有三个,一是保护了孩子对学习的兴趣,二是让孩子学会了务实和高效,三是为孩子争取了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可以发展其他的兴趣爱好,不至于被作业全部占据。

但是,说到底,帮孩子写作业还是一个不常见的行为,我们并不一定要全盘接受或者否定。所以在这里,我也需要跟妈妈们说明一下,所有的书籍对于我们的意义,都只是起到参考的作用,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哦,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和方向。

不过话说回来,孩子的作业为什么会越来越多,越来越繁重,以至于家长恨不得替孩子写完所有作业?我想,除了正常的课业之外,还涉及了学校老师布置作业的另一个真相,那就是“暴力作业”的存在。

02

怎么理解“暴力作业”呢?这么说吧,以前作为学生的我们,以及现在的学生,可能都经历和体验过暴力作业。“这次考试低于80分的同学,回家抄十遍错题。”“作业每错一个字,作业就多写一遍。”“谁再在课堂上说话,回去把今天的课文抄一次。”“这次的公式,没背出来的同学,每个公式写十遍。”……仔细想想,这样的话,学生时代的我们是不是经常能在课堂上听到?哪怕是现在的学生,对于老师这样的变相惩罚,也如同家常便饭一般。

而这种,为了惩罚或者只是为了发泄一时的情绪而布置的作业,就是这里说的暴力作业。暴力作业的布置,在学生时代是很常见的,但老师习以为常的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实际上是逼迫孩子进行了许多不必要的机械重复,给孩子增加更多课业压力罢了。

可是,老师这么布置难道真的没有任何意义吗?而且老师布置作业、学生完成作业天经地义不是吗?

没错,这的确是我们大多数家长都会存在的思想,因为我们从来没有怀疑过老师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从小到大,我们接受的教育就要求我们敬重师长,有时候,我们甚至把老师的一言一行当成了金科玉律。然而问题就在于,老师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我们承认老师也有犯错的时候,但单单就暴力作业这件事儿来说,作者的观点似乎更能说服家长们:学习是为了学会,机械性地抄写课文和公式,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对于掌握知识而言,是最不应该提倡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对老师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教育行为,也进行过谴责:“学生不断地记诵、抄写,是畸形的脑力劳动,会造成思维的惰性。”而暴力作业,其实就是死记硬背的另一种形式。

说到这里,很多妈妈可能也有了一定的认同感。但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学校除了老师,给孩子布置暴力作业的还有可能是家长。

“怎么总是教不会!再不会就多抄写几遍!”

“学习要认真一点,要是下次还犯这种错误,你就把课文背到滚瓜烂熟为止!”……

像这样的话,我们作为家长是不是在不经意间,也曾说过?家长其实也很容易一生气,就用作业来惩罚孩子,用惩罚的方式来督促学习,这和学校老师布置的暴力作业,基本没有什么两样,对孩子来说,会有压力也会有埋怨。

书本中说,暴力作业的本质,是老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奴役。所以,我们才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成为给予孩子过压多力和惩罚的家长。不要一边抱怨学校老师留的作业太多,又一边不断给孩子施加压力,或者对孩子抄写作业的痛苦视而不见、袖手旁观。

03

不过话又说回来,难道家长真的应该,为了减轻孩子应对暴力作业的负担,而选择替孩子写作业吗?这样做到底对还是不对?我认为,这个事情,还得看具体的情况。下面这几个想法,可以供大家参考。

首先呢,暴力作业的确会损害孩子对学习的兴趣,对于这种类型的作业,我们可以有选择性帮忙。

其次,帮孩子写作业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老师要求孩子一个生字重复抄写,那么我们可以用默写的方法,家长读孩子写,写对了就少写几个,剩下的家长帮忙;如果写错了,那么就要自己写完,让自己的记忆得到巩固。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需要在孩子已经掌握了学习内容的前提下,去帮助孩子。

我们如果觉得要帮助孩子减轻作业负担,那就只是意味着要减少孩子的作业量,而不是帮孩子完成他的学习。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儿,其他人无法代劳。

如果孩子并没有真正掌握这些知识,只是因为懒惰而心生懈怠,家长的帮忙就会起到相反的作用,这也就不是我们教育的初衷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每个孩子的性格和学习情况都不一样,妈妈们不管如何做出决定,都应该以孩子的实际情况为主。在了解孩子的心理和学习状态后,再做出自己的决定。

所以说到底,帮孩子写作业,其实可以看成是检验孩子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孩子在学校学了什么,学到了多少,其实都能在作业中得到体现。

暴力作业是否有意义,家长替孩子写作业对不对,这些问题我们无法准确回答,但其中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家长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这对监督孩子学习来说,就已经足够了。

我们并不是提倡家长替孩子写作业,只是希望我们作为家长要保护孩子的学习兴趣,也要监督孩子的学习效果。更不建议家长联合孩子,一起去抵抗现代的教育权威。因为我们依旧认为,现代的教育制度,对广大学生来说是最公平的一种改变命运的方式。

所以,想要让孩子通过知识改变命运,我们就应该不遗余力地,保护孩子对学习对知识的热情。学习很辛苦,兴趣才应该被保护。

好啦,今天的内容就到这儿啦~今天我们讲了暴力作业这个现象,也一起探讨了替孩子写作业这个话题的一些想法。我们无法给出准确的答案,但希望能帮助妈妈们更好地做出判断和决定。或者你还有什么不一样的的想法,也可以直接留言哦。

接下来一天的内容呢,我们将继续探讨书本中的第三个争议点:不管教真的能让孩子更自觉吗?这个话题你有什么事想法,明天可以和我一起碰撞一起探讨哦,我们明天见!

最后,想和大家分享几个书本中的精华句子:

1.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

2.暴力作业的本质是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奴役。

3.死记硬背是最愚蠢的学习方式。

习惯的养成:“不管”真的能让孩子更自觉吗?

自己吃饭不用喂、自己睡觉不用陪、放学做完作业再去玩、放假时玩乐看书两不误……

总之,一个自觉的孩子,在我们看来,就应该是一个知道自己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的、让人省心的孩子。

这样的孩子谁不喜欢呢!可是这样懂事的孩子,在大多数妈妈看来,简直就是稀缺物品!在大多数的家庭中,谁家没有个“一天不管砸了饭碗、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捣蛋鬼,谁家没有个让妈妈操碎了心的瓜娃子呢。

在许多妈妈眼里,懂事的孩子,似乎永远都是别人家的孩子,自己的孩子还需要管教管教。的确,在绝大部分的家长心里,管教孩子是必须的,那是义务也是责任。

如果这个时候,有人跳出来说:“孩子不需要管教,也能成长得很好”。我们肯定会认为这个人简直疯了。

不管教孩子?那几乎是不可能的。

01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样的观念,影响着中国的大多数家长们。

所以,孩子还没出生,我们就做好了为他规划一生的准备,孩子一出生,我们就开始了为孩子忙前忙后的日子。

我有个朋友,35岁才怀上孩子,孩子一出生就宝贝得不行。买了很多育儿书籍,几乎把所有的心思都投入到了孩子的教育当中。

如何标准地发音、如何用筷子,甚至连和谁玩耍怎么玩,她都认真地跟孩子说明。并且只要孩子哪里做得不对,她立刻就会指出来,然后再要求孩子按照她说的去做。对于孩子频繁犯的小错误,她也不会放过,批评了三次还改不过来,就要接受打手的惩罚。在我朋友看来,所有的这些,都是为了让孩子变得更聪明更懂事更自觉。她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孩子呢,在幼儿园时期的确展现出了异于常人的聪颖,每个人见了都要夸赞一句。

等孩子更大一点的时候,朋友依然对孩子的所有事情都很上心。每天早晚必须喝一杯牛奶,做完作业才能吃饭,吃饭必须一粒饭不掉……除此之外。每天晚上她都会盘问孩子:今天上学有没有好好表现?看到熟人有没有打招呼?昨天学的单词都记住了吗?……她事无巨细地安排好了孩子的生活和学习,不过就是为了孩子能够有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成为一个聪明又自觉的孩子。

可事情总是事与愿违,自从上了小学之后,孩子的成绩就越来越差,一年级还是班上前几名,六年级就几乎成了班上倒数的。学习很费劲,性格也很内向,他的妈妈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精心教养的孩子变成了这样。

你看,像我的这位朋友,其实就是很典型的中国家长,他们会把孩子的教育当成是任务,管这管那,孩子最终会变成这样,其实和家长的管教有很大关系。

而在我们大多数的家庭中,对孩子进行管教其实是很常见的。作为父母,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孩子能够在上学时有好的成绩、工作时有好的业绩、结婚有好的姻缘,所以我们总会朝着我们心里的目标,对孩子进行约束、管教。

孩子吃饭慢要管、孩子起床拖拉要管、孩子写作业也要管,我们没有办法对孩子的小毛病视而不见,因为在我们看来,小毛病不改,以后就会变成大毛病,就有可能犯错误。而这就是为人父母最不想看到的。

所以说,管教孩子,在大多数家长看来是很正常的,这是对孩子负责的一种方式。

02

我们把“管”当成是对孩子的宠爱和重视,认为管教之下的孩子比没人管的孩子幸福多了。而“不管”则是迫于无奈,或者说是不负责任。但本书的观点,却恰恰相反。

作者尹建莉在书本中,多次提到“不管”这个词。认为不管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但书中的“不管”,和我们正常理解的不管教,有些细微的差别。

比如,吃饭的时候,从来不管孩子吃得慢或者快,吃得多或者少。作者认为,吃饭是一个人的本能,吃饱与否自己就能做判断。在吃饭这件事儿管太多,会让孩子认为吃饭是为了父母为了别人,从而对吃饭产生抵触心理。

比如,写作业的时候,从来不陪,也从来不主动过问孩子作业写了多少写对了没有。写作业是孩子作为学生,必须经历的过程,写得好与坏都应该由孩子自己负责。

再比如,玩耍看电视的时间也不用管,想玩多久就玩多久,想看多久就看多久,后果自己承担就行。

这些在我们大部分家长看来不太可能的事,却在教育专家尹建莉的家里发生着。

吃饭看电视都不管,那孩子不就太放纵了嘛?!但认真一看,我们就会发现,作者对孩子的“不管”都会围绕着一个重点,那就是让孩子对自己负责。

也就是说,所有的这些事都可以不管你、不约束你,但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你自己承担。吃饭不好好吃,饿了也没有零食;作业不好好做,考试不理想也不要抱怨;电视看太多而忘了做作业,熬夜完成也不要怪别人……并且在作者看来,这正是尊重孩子、让孩子真正自觉自律的途径。家长如果在这些事情上约束太多,不仅会让孩子会父母产生对抗心理,还可能导致孩子丧失自主选择的能力。

作者始终相信,孩子是天生就善良懂事的,只要家长少一些管教,相信自己的孩子,就能够教养出一个自觉、懂事的孩子。

如果真的什么都不去管的话,那么,假如孩子马上就要考试了,他还不去学习,那怎么办?也要放任不管吗?

对于这个问题,书本中也有说到,如果孩子马上就要迎来重要的考试,他却还不认真学习复习的话,那就说明孩子存在的就不仅仅是不自觉的问题了,这背后反映出来的,还可能涉及厌倦感、自制力差、价值观不成熟等等问题。

而这些背后的问题,很可能就是家长对孩子的过度管教的结果。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长和孩子一层一层地找到原因,找到问题的根源再去克服。

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家长过度管教的弊端。

03

家长的长期过度管教,会让孩子更向往“自由”。毕竟,自由是每个人都向往和珍爱的东西,儿童尤其应该舒展他的天性,无拘无束地长大。

但对于作者“不管”的这些观点和理念,我认为妈妈们还是应该一分为二地来看待:肯定她尊重和信任孩子的好处,同时也要看到作者的这些方法的特殊性,因为并不是每个家庭每个孩子,都能够在不管不教的环境中长大。在这里,我们或许可以将“不管”,改为“少管”或者“适度的管”,通过一些方法,让孩子成为一个自觉自律的人。

首先呢,家长需要以身作则,用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影响孩子。

在朝夕相处的家庭生活中,家长的行为是能够影响到孩子的。如果我们希望孩子拥有良好的习惯,我们不如先培养自己的良好习惯,再去影响孩子。

如果你想让孩子好好吃饭,不要吃一口玩几下,那么家长就要做到吃饭时候不看手机、不看电视;如果你想让孩子爱上阅读,自觉学习,那么家长就要先成为那个爱读书爱学习的人。

而且,不要半途而废哦。

第二,家长应该给孩子树立规则意识,在规则之下给予孩子最大的自由。

规则意识,需要家长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开始培养。什么是规则意识呢,最简单直接的理解就是:通过一些规则的制定和限定,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让孩子明白一个事物的底线。

比如说,我们可以和孩子约定好,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为30分钟,30分钟后就要关掉电视,去做作业啊家务啊或者去玩都可以。同时,家长还需要做到的是,在这个规则之下给孩子最大的自由,孩子什么时候想看,看的什么内容,我们就不需要管太多啦,这是孩子自己的选择,家长只管放心就行了。

那么第三点呢,就需要家长去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自制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著名教育家苏赫姆林斯基就曾说过:“在童年和少年的早期,就要教会一个人的自我管理,还要让孩子们学会“强制自己”的能力。若是错过了这个时期,以后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重新教育’的问题。”

培养孩子的自制力,家长可以先从改变自己的行为开始,做到不粗暴对待孩子,不用简单粗暴的方式让孩子“乖乖听话”,因为这样做只会让孩子屈服于家长的权威之下,他只知道可以或这么做,却不知道其中的缘由。所以,家长要有足够的耐心,不用情绪压制孩子,而是要循循善诱,让孩子“知其所以然”。

另外呢,家长还可以通过帮助孩子制定他自己的计划,来培养孩子的自制力。

拥有自制力的孩子,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和怎么做,更能拒绝诱惑和分心,成为一个更自觉的人。

其实,无论是作者认为的“不管”,还是大部分家长坚持的“管”,最终目的都是为了孩子能够成为一个更出色的孩子。

教育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只有合适与不合适。希望每一位家长每一位妈妈,都能够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找到真正适合孩子、有助于孩子成长的良方。

本书的作者认为不管就是最好的教育,但也有人坚持认为管教才是对孩子负责。但是不管家长如何选择,都要意识到:教养方法千万种,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最后,想跟大家分享书本中的几个精华句子:

1.在孩子的教育中,“不说”是件比“说”更难做到的事。

2.儿童不是一块石头,家长也不应该成为孩子的雕刻师。

3.很多孩子的问题并不是因为家长管得太少,恰是因为管得太多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125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293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2,054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077评论 1 291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096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062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988评论 3 417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817评论 0 27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266评论 1 31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486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646评论 1 347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375评论 5 34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97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21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796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642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538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