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西藏之行除了旅行,全车人还有一个重点—育儿。
车上有一位极不配合的小朋友,以及一个说话看起来并无任何权威的爸爸,全程我们几个大人都在与之做“殊死”搏斗。
平均一天哭3次,每次真哭假哭一起不下20分钟。
这一天早晨又有啥事不合他心意了,闹着不走了,他爸好说歹说,甚至躲起来假装车已经开走了都无济于事,眼看另一辆车小伙伴已经走了快40分钟,他爸火了,给狂揍了一顿,勉强吓得上了车。
见小家伙光脚问怎么不穿鞋,他爸说早上让穿鞋不穿,经过他同意鞋给扔了(藏起来了),这一周都别穿了。
过了一个多小时小家伙一觉睡醒,好像忘记了早上自己的罪行,若无其事地和我们聊起天来,不知怎么地
先生就说,有本事一会你下车,光脚跟你爸徒步,走到今晚的目的地。
“走就走,谁怕谁!”一如既往地倔强。
过了一会,小家伙和他爸被我们放下了车开始徒步,我们则在湖边支起了棚子,面朝圣湖,伴着音乐煮起来饭,那是这趟旅行中最惬意的一个中午。
吃饱喝足有些犯困了,我们收拾好行李,驾车往前走,开了一二十分钟吧,远远看到一对父子坐在路边,确认说眼神,是他们没错了,我们放慢了速度开过去。
开到他俩跟前时,他爸说:“把帐篷卸了,你们走吧,我们打算徒步下去了,走个一年半年的。”表情凝重严肃,来不得半点怀疑。
我们把车停好,下了车,孩子用乞求的眼神望着我,那眼神会说话:快帮我求求我爸爸吧,我再也不敢了。我低头看到孩子出了血的小脚丫子,眼泪夺眶而出。
“我看你爸这会好像是真伤心了,快和你爸爸说说你哪里错了,求得他的原谅。”
“我都给他跪下了,可是他还是不同意。”
........
这样吧,你跟你爸说说,这一路以来,你都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对?然后说说以后你要怎么做?
孩子愣了有7、8分钟,说不出话,大家提醒,快说吧,不然我们把帐篷卸下,走咯。
看孩子迟迟没开口,我开口了:“这样吧,我们就讲7条你觉得自己这段时间做得不对的地方。好不好?”
来第一条是什么?
“吃饭的时候玩ipad。”
那以后要怎么做啊?
“吃饭的时候不玩iPad,好好吃饭。”
非常好,第二条呢?
“老是哭。”
嗯,那以后要怎么做啊?
不哭.....
还有呢?碰到不合你心意的事情,大家可以先商量商量对不对?一上来就哭就很难解决了是吧?
孩子点点头。
好了,那你重复一遍以后要怎么做?
.......
就这样孩子在引导下细数了自己的七宗罪,并表明了态度。
好了,你都说完了,讲得也确实是你这一段的表现,也表明了态度,现在你问问爸爸看能不能原谅你吧。
爸爸没有说话,过了几分钟,我说,你去抱抱爸爸吧,他从早上开始到现在一定都很伤心。
在父子温暖的拥抱着,这段血泪模糊的对话才告一段落。
回想平常这位爸爸若是用正常的语气让孩子不能做什么的时候,这小家伙基本是忽略的,甚至有时爸爸大声吼也无用,永远一副我说了算的模样,而今天,小家伙知道爸爸的底线被触碰到,玩真的了,他立马就怂了。
育儿是一条漫长的陪伴之路,需要足够的耐心,也需要相应的原则和规矩,并且是玩真的,我们一车子人都很替这位爸爸擦心+担心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