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虹对话时朝莉,艰难时刻来揭秘。
自我定位要精准,新的高度要确立。
找准方向不后悔,披荆斩棘走下去。
人生之路若精彩,一波三折才刺激。
第三讲话题有些沉重,却又哲理深厚。一直很崇拜时老师,那个比我还小却活的有声有色的自带光环的引领者,会经历怎样的艰难时刻呢?听罢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借吴虹校长的作业反思自己:
我是谁
每天从梦中醒来,都会在心里盘点:今天的网课有没有准备好?N师和网师班的作业有没有完成?互加有哪些推荐的课程在今天开讲?读书打卡到了哪一章?简书日更写些什么……
绕是每天做饭和其他家务都不用我插手,我仍然觉得很忙碌。甚至,有时候害怕清晨的到来。
我是谁?在我的名字后面有哪些斜杠?这些斜杠之间的称谓是否名副其实?疫情期间,我每日的生活可以作证。
上午,我是老师——农村初中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九年级教师,八年级班主任,每天一到两节网课,说不准多少云端的班务。为了这一个或两个30分钟,我查阅资料、钻研教材、整理课件、偷偷试讲……为了那33个小鬼,我牵肠挂肚、叮嘱安全、提醒上课、反馈学情……从未仔细计算我作为老师的一个工作日有多少小时,可能也算不清楚。
下午,我是不自由的自由人。读书、做笔记、打卡;构思、写简书、日更;带娃、哄孙子、遛弯;学习强国、e支部……彼时,我是读者/作者/奶奶/党员/妻子和母亲——尽管做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那么不称职。
晚上,我是学生——我是N师学院第三期和第四期的学员,我是《我们这样做网师》课程的学生,我是无数网课的忠实粉丝……每个晚上六点半,我都会准时进入相应教室听课,也许一个半小时,也许两个小时,也许还要久一些,因为记忆力减退,只能一边听课一遍截图,课程结束后再整理笔记。常常,我坐在炕中央,就着简易书桌听课、抄笔记、写作业,左边是熟睡的女儿,右边是鼾声雷动的老头子——岁月静好的画面却时常夹杂着腰酸背痛的叹息。
除此之外,我是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科研先进个人、名师工作室成员……可是这些,哪一个又不是心血和汗水的结晶!
尽管如此,某些时候我还是有些茫然,害怕自己迷失在那些斜杠里,或者自怨自艾,或者止步不前。
我曾做过什么
新冠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它让人在惶恐不安中寻找突破,解锁了许多新的能力。我曾经坚定的认为自己是没有能力上网课的,而今已经上过近100节;我曾经以为自己不能和互加走很远,而今我已经和它纠缠十个月之久——我是榆树335吴冬梅;我是第三届青椒助教吴冬梅;我是N3082吉林榆树吴冬梅;我是N4200吉林榆树吴冬梅;我是W20200036吴冬梅……这些我在cctalk的账号和昵称就是我不曾想到能勇敢走上并顺利走过的路——勇气读书会167天打卡作证,简书日更200天,330篇文章20万字作证。
当初谁会想到一天一天、一个小时一个小时、一字一句的叠加会有这样一个数据呢!我自己都感到不可思议,这是不是也应了那句话:一切皆有可能!
我还能做些什么
进入网师初级班,我学会了课程设计的基础知识,每一个细微之处怎么处理;加入N师学院,我懂得了教育家的智慧和担当,每一份成功都来之不易;来到课程开发研究一组,了解每个伙伴的简要经历,我又感慨于自己的无知和浅薄……我看到了脚踏实地和沽名钓誉的差距,在崇拜中也萌生了见贤思齐的愿望。
我希望,未来我是实干家,是出色的课程设计师,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是我手写我心的码字人……当下,我要好好研读我们N4-11组的共读书目:《PBL项目化学习设计》,跟随吴虹校长,跟随时朝莉老师,跟随实力派的黄利锋组长,跟随各个身怀绝技的十一组伙伴,探究我的未知领域——项目化学习,参悟其中的精髓,做出优秀的课程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