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覆灭,民国的建立甚至解体和后来的新文化运动等一系列改革,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文化艺术领域自然会参与其中,积极响应的画派比如岭南画派就首当其冲,积极响应西化运动,主张西化,这和植根于传统政治文化心脏地带、以保存和发扬国粹为宗旨的京津画派明显的黑白两极化,形成了势不两立的局面。
但是说白了,如今之所以国画没有完全被西也得益于京津画派的功劳,形成鲜明对比。也正因为京津画派的存在,一定程度上从行动和思想两方面纠正了“美术革命”极端思潮对国画的损害,对我国民族艺术的继承和弘扬树立了标杆,起到了带头保护的作用,和改革的结果就是导致如今绘画的乱局,绘画粗俗,浮躁不堪入目,能称的上精品的简直太少。
而清四王这一路的正统就是京津画派画家们学习的范本,当然事情不可能全部都是好的,总有不好的一面,京津画派们学习传统也不是全盘照学,而是有选择性的学习,以扬长避短,当然也是为了规避清朝末期的稚弱画风。
其中以金城为代表的画家主张“精研古法”,特别重视宋元以来的绘画佳作名迹及以前的法度与技巧的继承。从今天流传下来的那些大师们临摹的古人的作品,就可以看出第一流的聪明人都是甘愿下的笨功夫的一批人,绝对不是耍奸溜滑的人能做到的,也就是今人们所说的耍小聪明的人是做不到的,近代的一些大家临摹饿古人作品,功力都是特别高的。
向来主张继承传统绘画精髓的京津画派自然是以“精研古法”为主导思想,当然中国文化是具有两面性的,一面是继承一面就是“博采新知”,这其中有不少画家还是留洋回来的,比如金北楼和陈师曾等领袖就是留洋回来的大师。
上面说过京津画派的创始人,而真正意义上的开宗立派的领袖也就只有金北楼了,初期的几乎都是兴趣爱好,茶余饭后,全部的绘画创作,从金北楼后就不一样了,开始以精研古法为主导思想对传统文化艺术进行继承,培养了一大批绘画人才。
比如他的第一当中最得意的徒弟,后来湖社在天津的年轻领袖陈少梅就跟着他学习,但是从金北楼的一些山水画里有印象派的影子,也就说明京津画派不仅仅是继承古老的绘画,还在努力的在求新方面,也就是在绘画的技术层面上努力学习欧洲,毕竟他是在欧洲学习过西方绘画的,这是有一定的影响的。
而后来的陈师曾名气不如齐白石,溥儒名气大,和他中年早早去世有很大关系,毕竟少了绘画的机会,还有陈师曾的成就多数来自于他对美术史论研究上的因素,他的著作就是《中国绘画史》,还有就是《文人画之价值》,这有了很大的强力作用,成为京津画派的纲领。
要是没有对文人画有独特的理解,就不可能发现六七十岁的齐白石,这糟老头子这么大年龄了还北漂,实在是太执着了,听了他的意见齐白石才以“红花墨叶”打开局面,齐白石听了陈师曾的话后来果然是身价暴涨,当然他离开科班出身的陈师曾也行不通,陈师曾的一顿骚操作给了齐白石未来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