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爱的五种能力》进行第二拆,拆解内容为第二部分《管好情绪享受爱:情绪管理》,对应页码第90——189页,让我们跟随作者了解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
想要拥有幸福的婚姻,首先需要提升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但情绪管理并不是控制情绪,情绪管理和情绪控制是有很大的区别的:
简单来说,情绪控制得好的人并不一定是内心强大,还可以是委曲求全,内心感受是不好的;而情绪管理能力好的人,是内心强大的人,根本就不容易起不必要的情绪。
人会起情绪是正常且必需的,人类因情绪而使生活丰富多彩。没有情绪的人是没有感情的,没有情绪的人也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与乐趣。
情绪是潜意识对人的提示,是心对人的指引,一般情况下,人们只要遵循情绪的指引去做就可以了,但当会伤害别人或自己时,我们就要对情绪进行管理,调整自己,而不是成为情绪的奴隶。
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利于经营情感,也不利于对子女的教育。人们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情绪管理的能力,才能享受幸福生活。
对于常被情绪控制的人而言,要想对情绪进行管理,关键在于能不能意识到情绪的产生,有没有觉察到自己内心的感受开始发生变化。只有时刻觉察自己内心的人,才能在第一时间里意识到情绪的变化。
我们该如何管理情绪,做情绪的主人?
一、保持客观
人在有情绪的时候,容易看不到问题。而实际上,很多时候,人们并不知道事实是什么,就凭自己的一个假设,坚定地认为事实就是这样的,情绪也就随之而起。
一个人越是客观,就越少情绪;越是主观,就可能越多情绪,俗话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多数人的多数情绪,都是这样产生的,都是因为自己的假设引起的,心中所谓的敌人,只不过都是“假想敌”。
例:朋友请客不带钱包,你会假想什么情况?
生活中很多人际之间的误会,是因为这样的假设而引起的,这些情绪,很原始和不理性,甚至多余。
我们必须学会管理这种因假设而起的情绪,让自己可以平静地去享受生活。
1、无为:知道自己针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所产生的每个想法都是假设,不是事实,索性不做任何假设,等待事情自然呈现真相。
2、验证:当你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有了一个假设,这个假设让你感觉事情可能很严重,你可以跟随情绪的提示,去验证你的假设,更早地让事实真相呈现出来。当你发现,事实并非假设的情况时,你的情绪就消失了,也就不会误会别人。
二、穿越“情绪按钮”
一旦被触碰就会起情绪的某些心理特点,我们称之为“情绪按钮”。而人在“情绪按钮”被触碰后头脑中的一些想法通常是非理性的,人们容易在此时形成偏执的想法。
例如:一个学员,只要有人跟她说话时声音里带着些愤怒的情绪,她马上就会恐惧。这就是她的一个“情绪按钮”。
例如:本书作者只要老婆问他“你们刚才说了什么?”他心里就会蹿出一股无名火。
情绪按钮如同情绪的开关,每个人都有,一旦被触碰,就会起情绪。情绪按钮越多的人,越有机会被人触碰,越敏感,越难相处,也越难拥有和谐的家庭。他们如同一个机器人,身上有很多开关,别人只要触碰,他们就开始痛苦。他们的幸福,掌握在别人手里,做不了真正的自己。
管理这些情绪按钮被触碰而产生的情绪,其实就是消除这些情绪按钮,让别人触碰时不会再有情绪。
要穿越情绪按钮,人们需要直面内心,挑战自己。怕狗的人在狗出现的时候,也就获得了克服对狗恐惧的机会。
人总是要做之前做不到的事情,才会真的成长。成长都是痛的,心理的成长也一样,但痛过之后,是自己的蜕变、成长,甚至再生。穿越之后,人的性格变了,命运也会改变。
三、放下对和错
理性偏多,较多在乎对和错的人,在看别人时,更多在乎别人做的事情对不对,符不符合标准,而不是关注别人的感受。别人做的事,一旦经过他们的价值判断,觉得不对,就会起情绪,而通常这种情绪是愤怒、厌恶的。
当别人做的事情不符合自己的标准就起情绪,其实那一刻自己也失去了自由,也被别人控制了。这样因对错而起的情绪,发泄出来伤害对方,不发泄出来又伤害自己。
而一部分人,看待别人的行为时去感受对方的感受,思考对方行为背后的原因,所以很难产生情绪。要想成为一个好的情绪管理者,就是要成为这样的人。
例:
回到家里,看到家里很乱,老婆正在看电视,一个男人迅速起情绪,原因是他觉得老婆在家没事干,“应该”把家里收拾干净;而另一个男人则用心去感受老婆,他的反应是“她今天怎么了,心情不好吗?身体不舒服吗?”
爱人想做一些愉快的事情时,如果没有伤害到他人,尽量放下自己的对错标准,用心感受他的感受,给他宽松的空间,让他去做,允许他开心快乐。我们找爱人,不是为了正确,而是为了开心快乐。
爱情里不讲“理”,家也不是讲“理”的地方,而是讲“情”,讲“爱”。在没有伤害人的前提下,如果一个人过多地用“理、标准、规则”去要求爱人,爱人就会不舒服。
家是承载爱情的地方,成家是为了更加幸福,如果家里有太多的标准,会让人压抑、不快乐。
没有爱的能力的人,其中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凡事只讲道理、论对错,不关注对方的感受。跟这样的人一起生活,不容易感受到幸福。
社会已经给了我们很多的标准,工作和生活已经有太多压力。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不伤害人的前提下,少讲些“正确”,多讲些“愉快”,少讲些“理”,多讲些“爱”,让每个人在家里都舒服做自己。家是用来休息放松、撒娇耍赖、满足欲望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