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震云说:“不要同情弱者,弱者不一定是好人,弱者其实都很蠢,对帮过他的人,恩将仇报;对唤醒他的人,充满敌意。对有钱有势的人,倒头就拜;对画饼的人,感恩戴德。
同情弱者,其实是强者对弱者的讽刺,会让弱者处在一种尴尬的处境,变得更加羸弱,甚至葬送他们。”这里的弱者,指的是那些出生不好,环境不好,人生际遇不好,但品德、思想却有瑕疵的人。弱者不等于好人,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芸芸众生,大千世界,各有各命,各有各舟,各有各渡口。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阿德勒已经深刻揭示了人际关系中的微妙与复杂:“人际间的多数冲突,根源在于对他人事务的过度干预。阿德勒的话如同明镜,映照出我们在生活中常犯的错误——试图掌控不属于我们的领域。
不属于我们的课题,就不要去完成,人与人之间最好的相处模式就是课题分离。
莫言也警示过我们:“勿滥施同情,尤其是对至亲之人,以免潜意识中背负起他们的命运。先圆满自身,待羽翼丰盈,再量力行善,否则,善意也可能成为自我沉沦的枷锁。”
世间万物,各有其序,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应轻易搅动他人的能量场,因为那是他们成长的必经之路。
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特定的使命,我们无法也无需去替代他们完成。有些路,注定只能独自前行;有些难关,唯有亲历方能领悟。
影片《大闹天竺》里,有一句台词:“这世上,比所有人瞧不起你更难受的滋味,就是所有人同情你。”
“汝之蜜糖,吾之砒霜。”你自以为是的同情,在他人看来就是砒霜,而尊重才是真正的蜜糖。
弘一法师的教诲也在警醒着我们远离负能量的纠缠:“不予回应,便是最好的解脱。纠缠之中,唯有自我损耗。”
世上只有两种东西可以不劳面获:贫穷和年龄。只有一种东西可以无中生有:梦想。这个世界上最可悲的就是那种年龄渐长,却兜比脸干净,还天天像咸鱼一样躺平。
稻盛和夫说:“真正的贫穷是什么?真正的贫穷不是没房、没车;不是穷困潦倒、身无分文,缺乏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