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的代价背后,是一生的伤疤与坚强
《晚熟的人》之《左镰》
作者:莫言
读书笔记1:静善
大多数人的童年,都曾有过因犯错而受到父母惩罚的经历。
新时代的父母面对犯错的孩子,除了教育以外,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惩罚方式,轻则赔礼道歉、写检讨、罚站或写作业,重则有罚跪、挨鞭子等等。
在文学大咖莫言的笔下,也有个曾犯过错受到父亲严厉惩罚的童年伙伴,使他深刻感受到了成长的代价!
这本文学著作就是《晚熟的人》,是莫言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酝酿了十年的首部作品,书中有12个故事,每个故事都是作者的亲身经历。
今天,我们一起来共读开篇故事《左镰》,了解他和书中人物的故事。
01.未能如愿,终成期待
莫言在书中写到:一个人,特别想成为一个什么,但始终没成为一个什么,那么这个什么也就成了他一辈子都魂牵梦绕的什么。
作者莫言50年代出生在山东高密,在他童年时在修建桥梁工地上,给铁匠炉拉过风箱,老铁匠还当着一位前来视察的大领导的面说,莫言是他徒弟。
莫言后来又在棉花厂跟着师傅学打铁,抡过大锤,但他后来又去当兵了。
莫言因始终没能做成铁匠而感到遗憾,故不由自主,开篇写打铁和铁匠的故事。
每年夏天槐花盛开前后,老韩都会带着俩徒弟小韩和老三来村里打铁,他们都技艺高超,莫言和村里的人都喜欢看打铁。
村里的人都纷纷拿出斧头、铡刀、镰刀,讨价还价的请老韩师徒锤炼翻新。
田千亩阴沉着脸来到铁匠炉前,说:“打张镰。”
“旧镰加钢吗?”老三问。
“没有旧镰。”
“是胶县镰还是掖县镰?”老韩问。
“左镰。”
“左镰?什么是左镰?”老三又问。
“左手用的镰。”
老韩师徒听后新奇不已,以为是打给左撇子的人用。
莫言以打铁和铁匠牵引出左镰,让人不禁会想知道这个使用左镰的人到底是谁?这个人是天生的左撇子吗?
02.以强欺弱,害人害己
莫言回忆起一个夏天,他、他二哥、二哥的同班同学田奎,光着屁股在池塘里玩耍。刘老三的傻儿子喜子一丝不挂地跑过来,他的妹妹欢子拿着衣服在后面追赶。
莫言记不起是谁喊了一句:“挖泥打傻瓜啊!”他们就抓起泥巴朝着傻子的胸膛、脸上和下体打去。
欢子用身体挡在他哥哥面前,哭喊着:“别打了,他是个傻子,什么都不懂!”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没有停手,继续用泥巴朝着他们兄妹俩的胸膛和头打去。
“欺负一个傻瓜,你们会遭雷劈的,坏种!”
此刻大家也许是害怕了,也许是良心发现,又或者是打累了,都停手了。
莫言和小伙伴们一起参与了这次不光彩的欺人事件,明知对方是傻子还以强欺弱,实属不该。
父母从小就会教导我们,要做个善良诚实的孩子,不要打架,不要伤害他人,否则会有恶果子吃。
果然,当天夜里,刘老三就怒气冲冲地上门来告状,莫言的父亲听后拿着板凳就朝着莫言和他二哥头上打去,当时莫言的头还流血了。
父亲问他们兄弟俩是谁起的头时,也许是为了逃避挨打,也许说的是事实,他们一致说是田奎领的头,刘老三就又去了田千亩那里。
据说,刘老三家有恩于莫家及田家,莫家和田家理亏,出了这样的事儿自然不能护犊子,两家人都表示出严肃的态度,算是给刘老三一个交代。
这次欺人事件也许对喜子和欢子造成了严重的伤害,可田千亩对独子田奎的惩罚太过头了,直接把他的右手给剁了,对田奎来说,是一次惨痛的代价,给他留下了一生的伤疤和印记。
03.成长的代价,意味着坚强地生活
莫言喜欢跟着田奎一起玩,田奎的成绩本来比莫言二哥的成绩要好,可惜他后来不上学了,每天割草。
他在坟头割草,左手割,右手臂上绑着铁钩子,用来收笼割的草。
田奎还爱在蛇洞门口观察蛇,看着蛇出洞过两次,莫言看着蛇洞后背发凉,躲得远远的。
他问田奎蛇的长度、颜色和叫声,田奎都回答得很清楚。问他一个人是否害怕时,他说:“自从我爹剁了我的手,我就什么都不怕了。”
缺少了右手的田奎,今后还要走很长时间的路,要面对各种人生难题,还要面对他人的指指点点和异样的眼神,这个少年已经为他当年的所作所为付出了成长的代价,他别无选择,唯有坚强的生活下去!
写在最后:
有人说:“成长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是有时候代价实在太大,大到要用一辈子去背负。”
我们从田奎身上看到了一个人少年时期的顽劣和不成熟;从田千亩的教育方式中,看到了冲动、不理性等负面情绪。
都说冲动是魔鬼,在面对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我们要做理性的家长,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