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期的“钉子户”
杨良林
《国语》中专门记载了发生在鲁国国君鲁文公时代的一件关于“拆迁”的事,这次拆迁主要当事人是鲁文公、孟文子、郈敬子,结果是拆迁未遂,而二人显名,不了了之。
作为鲁国第十九任国君,鲁文公姬兴强势不起来,因为正是自他开始,以季孙氏为首的“三桓”势力逐渐凌驾于公室之上。加上外有秦晋争霸,鲁弱而以晋为尊,内有襄仲、三桓争雄,因此鲁国长期处于内忧外患之中,公室势力大不如前。
但是,毕竟还是根正苗红的国君,鲁文公想扩建一下公宫也是情有可原,而要扩大公室就得征地,与原有公室相邻的是孟文子与郈敬子两家的房子,怎么办?文公决定派人去通找他们搬家,先去找到孟文子,说辞用得很漂亮:“吾欲利子于外之宽者。”意思是说我想把你们家换到一个很宽敞的地方去,怎么样?没想到孟文子根本“不领情”,是个钉子户,而且他的一套说辞有理有据有利有节,他说:“爵位、官署、车和服饰、住宅、俸禄,都是历史确定的,由国君讨论决定以建立政事者,不可随意变动。现在有关部门下命令要让我换地方,意味着要更换我这早晚用来恭敬地执行国君命令的所在,这算怎么回事呢?而且我生下来到现在一直都住在我们家的祖宅,现在我如果为了扩大房子而丢掉祖业,这也是有辱君命的,所以我断然不敢妄想。倘若这样做有罪,就请收回我的俸禄和车服,让我离开我的祖宅,让里宰来安排我的住处吧。”
文公听到这样的说法后,感觉很难堪,毕竟孟文子家的祖宅,是前几任国君安排、决定好的,自己也不能随意违背先君、先人的意志呀,所以,这个软钉子他只好避之大吉。
而另一个钉子户郈敬子也不是省油的灯,他收到拆迁通知后,几乎是与孟文子一样不约而同地反对,他说道:“我的先祖惠伯从司里官那儿得到这处住宅,每年秋祭、夏祭、冬祭、春祭时我们从这住宅里送肉给国君,已经多年了;我们家几代人在这住宅里受使出境入国,带着礼物传达国君的命令,也已经多年了。现在你们命令我迁到外面去居住,如果有司按照位次下达职事,恐怕太远了吧!这样舍近求远不是穷折腾吗?我不搬家,实在要我搬,还是请让司徒官根据位次来安排吧。”
文公听罢也觉得不好硬来,于是索性就死了心,打消了扩建公室的念头了。
而春秋晚期的齐国有名的一个“钉子户”晏子拒绝拆迁的故事更是让人耳目一新。
晏子身为齐国国君景公的上卿(相国、执政),却一直住在靠近菜市场的老旧房子里,虽然也是祖宅,但是晏子的父辈等先人毕竟只是大夫级别,如今晏子身为相国了,还“不思进取”安居于“老破小”,这成什么话?是的,连国君都看不下去了,说“子之宅近市,湫隘嚣尘,不可以居,请更诸爽垲者。”可是晏子回答说这是他们家的祖宅,他住得蛮爽的,跟周围邻居相处得也很融洽,而且随时可以去市场上逛逛做做民生调查,实在不想改扩建。但是景公还是觉得过意不去,不扩建绝对不行。于是他趁着晏子有一次出访晋国的机会,下命令拆迁晏家多位邻居,大兴土木为晏子打造好了高大上的“相府”,晏子回国后一看,犟脾气也上来了,“既拜,乃毁之,而为里室,皆如其旧。”拆毁了新房,并且把被赶走的邻居们又请回来,“卒复其旧宅”!景公把鼻子都气歪了,当然不同意这样反复,可是晏子去找另一个权臣陈桓子出面求情,最终景公只好同意了。
这样的最美“钉子户”,即使放在今天,谁能想象得出?人类历史上恐怕也只此一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