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F76期的小伙伴们已经纷纷发出了自己课程结束之后的体验,我这个高C+S的人,又在心里默默说了一句“不急不急,让我慢慢想想,想充分一些”。忽然,脑中闪现了上课的时候,海峰老师说过的一句话“不给自己找借口,不给被人贴标签”。可是,我刚才的那一个念头,不就是在给自己找借口吗?其实,从高中毕业之后,一路顺风顺水的我,是不是在不经意间的选择中,已经给自己找了无数次的这样的借口吗?
“人生最遗憾的不是做不到,而是本来我可以”这句话,在上课的某一瞬间刺到我。都说,人首先要爱自己,那么就是我实在是太爱自己了,而忽略了走出舒适区。那么,我是否真正懂我自己?
一直以来,当我在我的岗位上顺顺利利,兢兢业业地忙碌着的时候,我认为我的付出和我的获得是匹配的。但是总是在内心的深处有一个小小的声音:“马海宏,你有没有想过挑战自己?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可以做到更好,影响更多的人?”作为不喜欢变化的高S,默默地将这个声音屏蔽了,我不知道屏蔽了多少年,但是应该是很多年......然后我把我的很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家庭生活中。
两天的课程,让我了解到DISC的理论和根据理论开发出来的软件,都只是工具。既然是工具,就需要去使用。不经历无法了解,不融汇无法贯通,不超越无法提升。虽然说,无法量化就无法管理,但是有的时候过程的意义反而大过结果。
6天的翻转课堂+2天的面授课程,为我打开了一扇门,尝试去懂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四种特质:D指挥者,I影响者,S支持者,C思考者;
通过测评,让我清晰地看到我的行为风格是大C+大S,我的行为风格是谨慎而稳健的。在确保完美的状态下,又希望保持不变,遵守原则,并且害怕失去保障。这的确会让我容易选择在舒适区中“享乐”,逃避改变。当然,我也有属于自己的D和I,对于生活中的美,我保持了好奇心和持续的学习,比如运动,比如摄影,这些都是我的D和I的表现。但往往,这些表现却蒙蔽了自己的眼睛,以为我一直在改变,而实际上这些改变是表象的,不是深层次的;这些改变并没有改变我工作的本质,更多是工作的调味剂。
我们不去探究这这种特质背后的心理因素或形成的原因,但是其实这四种特质是行为习惯,而行为是可以改变的,并且行为可以影响情绪;
了解自己的特质,不是为了给自己的一成不变找理由,而是发现自己改变的空间;
尝试去懂自己,聆听自己发自内心的声音:希望拓展影响圈,用积极的心态和善良去影响更多的人。那么了解自己是尝试懂自己的开端,未来也会将自己打造成自己喜欢的模样。
改变,从今天开始,我需要给自己一些挑战,让自己走出舒适区。于是今天我报名了灯塔演讲。虽然作为专业讲师,我从来不惧怕在很多人面前讲课,但是演讲不同,它需要有激情、有情感、影响自己然后影响听众。我将努力打磨我的演讲,期待在我的演讲中融入更多的情感,以听众们喜欢的方式演绎出来。期待改变。
文章发出来之后,我忽然发现少了一些什么。是的,改变路上离不开一直关注并鼓励你的伙伴们。谢谢我的闺蜜推荐了DISC,还有我们爱学习的吃货七仙女们的鼓励;宇帅热心耐心滴为我们提供全力的支持;更是因为有光哥和芷仪的努力,才让我们有机会在2018年结束之前“遇见,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