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清醒的努力,一种是不清醒的努力。其区别就在于,“努力者”在主观意识里是否明确且清晰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以及自己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
从理论上讲,一个人一旦能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为之付出行动,那他自然就会进入到在别人看来可以被称为努力的状态。而对于努力者自己而言,他并不会在意自己是不是努力的。
当我接触的人越来越多之后,通过对不同类型的人进行观察、分析和交流,然后再将他们的经验进行总结之后,我发现想要“努力”其实是一件很简单的事。
很多人对努力有着错误的认知。
当我们谈到“努力”这个话题时,往往会将其与励志、超越常人、忍受痛苦、坚持付出等观念联系在一起。努力的确和这些观念有着相关性,也的确存在许多的努力的事迹让人感动万分。
但是,我接触到的正在努力的人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会认为自己的努力是值得吹嘘的资本,他们也很少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很励志,觉得自己比普通人强,他们甚至很少会意识到自己正在努力。他们基本上不会思考自己要怎样才能努力,他们很少纠结自己要不要努力,他们本身就已经处于努力的状态之中,他们只会思考如何将问题解决,怎样提高效率,更多着眼于如何把事情做好。
我们可以将努力视为一道门槛,对于没有跨越这道门槛的人而言,他们看到的只是努力者外在的状态和表现,他们对努力的概念完全是来自自己对努力的想象,并将努力者完全理想化。由此便产生了两个错误理解,而这两个错误理解正是很多人无法努力的最关键的原因。
一是将努力视为一种牺牲。
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努力意味着舍弃快乐、放弃享受,要减少社交,要承受痛苦,要忍耐枯燥,要坚持不断地付出。但对于真正清醒的努力者而言,努力并不是牺牲,也不是意味着要放弃什么,努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是自我认同感的不断延续,是向着目标不断前进。
人无法坚持做自己不想做的事。如果你不喜欢背单词,你不喜欢跑步,那你几乎不可能仅凭着“要努力”的信念坚持下去。如果对你而言努力意味着牺牲的话,那当你试图去努力的时候,你根本无法真正静下心去付出努力。你只会不断地被痛苦折磨,你的心里会有来自惰性的声音不断地干扰着你,要你放弃,你的“理性”要求自己付出努力,而“感性”提醒你这并不是你想做的,你会因为“理性”和“感性”产生的冲突变得越来越焦虑和烦躁,你会找出无数个理由来说服自己明天再做。
这样你至多只能在外在行为上表现出一副很努力的样子,你可能的确会看很多书,背很多单词,花很长时间来写作,但你真正记住的、真正写出来的却没有什么价值。
可怕的是,有相当多的人喜欢用这种“只是看起来很努力”的努力来自欺欺人和自我感动,他们只谈论自己付出了多少,却刻意地忽略了是否是有效的付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