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写作者会有一个困惑,感觉自己空有一颗想好好写点东西的心,但不知道有什么可以写。尤其对那些自由写作者来说,写作不再是为了完成领导交办的任务,写作的自主权完全在自己手里,但反而这样就更不知道写什么好了。
找不到话题这种现象在写作中非常普遍,不用说刚学写作的新人,就是成熟的作家,也经常有文思枯竭的时候。到哪里去找创作灵感?去哪里找到写作话题?这都是写作者经常会面临的问题。
找话题其实也就是找到写作的由头。由头不是刻意翻书查字典,而应该是个自然而然被激发的过程。
比如,看到一篇文章,因为不同意里面的观点,有不吐不快的感觉;比如,看了一个电影,受到很大的触动,希望能把这些闪过的好念头全部记录下来。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写作动机,而不是刻意杜撰出来的命题。
说自然而然,也不是从天而降,用心的写作者会有一些发现话题的渠道,这些渠道往往是他们比别人更能写的秘密武器,了解了这些小秘密,大家也许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他们是这样找话题的啊……”
一、从媒体中找话题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接触信息的渠道,看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这既是学习的过程,也是思考的过程。带着思辨的眼光就会在这些信息里看到不一样的风景——书里讲得都对吗?报纸上这个评论讲得滴水不漏吗?电视上这个嘉宾的点评是客观的吗?网上这个评论是合理的吗?
对外界的感知让写作者很容易找到话题。那些很能写的人往往有自己定制的信息接收渠道。
归纳起来,一般有如下这么几类:从不同媒体接收到的不同信息。
在如此大量的信息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筛选信息的方法。哪些领域是自己感兴趣的?哪些值得深入挖掘?
比如有一个新闻,说日本有条火车线路,连续三年,每天只有一位乘客,所以这列火车的存在完全就是为这一位乘客服务。后来这个乘客毕业了,不需要搭乘了,这列火车也就停运了。这个故事很有戏剧性,看起来背后也蕴藏着某种价值观。对此有兴趣又有心的写作者就会顺着这个话题做一些研究,最后呈现出一篇与此有关的文章。
二、从热点中找话题
关注热点、讨论热点是自媒体时代特别重要的议题。很多人也是因为希望参与某个热点话题的讨论,才想到了写作。如何通过热点找话题呢?结合现有资料获取的方式,也有几种方法。
第一步是通过搜索引擎,包括网页搜索、微博搜索和微信内容搜索获取现有跟话题有关的资料。比如,之前有一条新闻说舒淇和冯德伦结婚,网上关于这个热点的内容有很多,包括当事人双方的背景、网友评价、结婚的准备和当天的情况,这些内容都提供了关于这个话题最基本的素材。
第二步是验证工作,好多内容需要去伪存真。到底是不是确有其事,到底引用的东西是不是确切的,需要核查一下。检查的方法有好几种,可以去当事人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去验证;可以去视频网站找到当事人的采访;也可以查阅一下相关的印刷资料。
资料搜寻也是明确话题的过程。还以上面提到的舒淇和冯德伦结婚为例子,关于结婚只是一个大的话题范围,写作者在查询资料的过程中,慢慢锁定更小的方向,比如,大婚之前两人的经历,或者两人从影这些年的交集,等等。
三、从大数据中找话题
技术的发展也带来写作方式上的革新。个人能搜集、辨别的数据是有限的,借助大数据的力量,写作者可以快速找到最近的热点、热点的关注人群、热点话题间的交叉性等对写作非常有帮助的参考数据。
四、从生活中找话题
日常生活蕴藏着最多的话题。看一本书,希望评论,这是话题;去一个地方旅游,希望记录,这是话题;跟朋友聊天,有收获想归纳,这是话题;老同学聚会,有感悟希望表达,这是话题。总之,生活中蕴藏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话题。
每个人都会经历生活,但很多人总觉得生活很平淡,不善于从生活中发现话题。生活中的话题怎么来的呢?一个来自于生活一线的经历,比如经历的风波、惊喜、欺骗等具体的故事;另一个来自于关于生活的评论和体验,比如两个人交流中会聊到最近的房价,关于这件事不同人的态度本身也构成写作的素材。
另外,找话题更像是找个写作的引子,它不会给写作者全部的答案。尤其对新媒体写作来说,更是如此。不是什么话题都值得写,个人的定位已经圈定了某一个方向,所以,话题只是找个由头,后面还是要逐渐接近你的定位。比如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是个大话题,但顺着奥运会这个话题,做服装搭配内容的人会写运动员的衣服,做娱乐的人会分析运动员的八卦,写励志方向文章的人会写运动员的成长经历,所以在奥运会这个大话题下面,新媒体写作又可以分出各自的小方向。
1.话题就是写作的“由头”。
2.找话题有四个途径:媒体、热点、大数据、生活。
3.很多没话题不是“没话题”,而是不知道如何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