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推荐一本书《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是一本故事形式的心理学书本。
故事的内容是:蛤蟆因为心情不好,郁郁寡欢,在朋友的推荐下去看心理医生,通过与心理医生的几次交谈对话,逐渐从不快乐的生活状态中走出来。
以小故事来解释道理的书本,还真不少,其中有一本《苏菲的世界》是通过故事解释哲学道理,而这本是通过故事解释心理学理论,让心理学不再的抽象无趣。
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总结了书中的主要三个观点:
1 咨询师的职业特点。
咨询师与教师最大的区别就是,教师是讲解,而咨询师更多的是倾听,倾听患者的轻松,帮助及启发式的让其逐渐的明智。
2人的行为模式有儿童自我状态,成人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
三种表现形式。
儿童自我状态是保留了儿童时期的情感情绪,分为自然性与适应性儿童,而成年好的行为模式更多的是适应性的儿童模式,是为了讨好或者为了适应,而改变自己,让自己尽量的适应周围人的情绪。书本用色彩进行形象比喻,将自然性儿童状态称为是三原色,而适应性儿童状态称为是调和后的色彩。
成人自我状态是一种开拓自己,更好的了解自己的一种状态,也是作者所提倡的。
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类型的人确实很少,需要我们不断的修正自己,不断的去完善自己。
父母自我状态的表现是批评,指责。这点我深有体会。我的原生家庭这点特质就很明显,所以造成我成家之后,也是对伴侣不断的批评职责。这也是我以后需要需要做的功课,当人与人之间少一点批评职责的时候,融洽的氛围就出现了。
在生活中,第一种与第三种很多。这也是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与修炼的,使我们不断的向第二种靠拢。
3人有四种状态。
四种状态分别是:我好,你好;我好,你不好;我不好,你好以及我不好,你不好。根据我,好与不好,与你,好与不好,分为四个维度。
我好,你不好:在生活中典型的是挑剔,批评,职责,觉得什么事情都是我很好的,而你却做的不好。
我不好,你好,在生活中往往是自卑的,胆怯的,也是职责的,觉得自己不好,不对,是别人好。
我不好,你不好,在生活中 也是一个极端,更多的是有报复倾向,或者极度自卑的人。往往这种类型的人抑郁倾向比较严重。
而作者提倡的是你好,我好的状态。昨天跟一个朋友聊谈,她说她的干妈曾经祈祷的时候,说“愿周围的人都好”,她很好奇的问:“别人祈祷都是祈祷自己好,你为什么祈祷别人好呢?”她干妈的回答是“只有你身边的人好了,你才能好。”也许这句话用在这里最为恰当了,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正的好。
通过这本书的三个观点,对我的生活启发很大。
每天学点进步一点点,生活会更美好,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