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讲两个剃头的故事。
在明朝海边有倭寇。日本武士因为戴帽子很热,所以会把头顶剃掉,后来这就变成日本人的标志,倭寇也是这个发型。
沿海的武装会抓这些倭寇,倭寇海上力量小,他们就把附近的男丁抓来把头发剃掉。这些剃了头的人会被误解为倭寇,被兵丁抓去领赏,所以最后这些人也帮着倭寇去打仗,倭寇因此真的壮大了队伍。
还有些倒霉的人,他们中年秃顶,也被抓去,说他们是倭寇抓去领赏。
这个发型的改变就改变了人的立场还真是奇妙。这从社会心理学来讲,这个发型就成了立场的标识,区分一个独特的人群。就如同奢侈品牌就可以标识一个人是有钱人一样,所以奢侈品牌的质量不一定好,设计也不一定舒适合理,可是有钱人都去买,去穿。甚至有些服饰都有些荒谬,比如欧洲的束胸,脚尖特别大的船鞋,穿起来很不方便,但这些不方便就是标识他们不需要劳动,整天只是开party、谈恋爱的。这要和普通劳动人区分开。所以这些衣物可以卖得很贵。
警察等公职人员要穿专门的制服,让我们一眼就可以识别。我们看到穿这样制服的人也会变得有安全感,依赖他。前些日子,地铁站一个小伙子不知道什么事情失意,见到一个站内穿制服的女孩子就趴在人家怀里大哭起来。虽然好笑,可是也看得出来是这身制服让他觉得这个女孩是他可以依靠的人。制服就这么奇妙。
这社会心理学特点,被各式各样的人应用。纳粹要人人都戴个袖章。还有古代的黥刑也是这样,在脸上刺字并没有多痛苦,可是他的羞辱在于任何人一眼就看到你是罪犯。
外表能够表达的标识是最好的立场。还有个剃头的事件更是触目惊心。满人都是头发只留中间一搓梳个麻花辫。清军入关,吴三桂带头剃发表示他投降。可是中华大地被满族统治,汉人也咽不下这口气。满人就用剃头的方式让汉人屈服。“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这招够狠,剃了头就是表达已经屈服了,心中不满也不好意思再表达了。不过真的有很多硬汉宁可杀头也不剃发,也有为了不剃成满人发型而出家当和尚的。但是满人最后还是胜利了,经过剃发风波,满族人比蒙古人更彻底地统治华夏大地。
后来,清朝灭亡,让人剪掉辫子跟要了他们的命似的。不知道中国人怎么就爱和发型较上劲。
古代男子成年也要换发型,女子出嫁也要换发型。
这种显性的把人分群就是去个性化的过程,让人没有独特自我,人在一个群体内就会变得集体无意识,跟随大流,容易摆布。只要操纵舆论就能控制很多人,时间长了,这个集体还会自我实现,对于不符合规范的就集体谴责纠偏。
所以我们这个儒家的大同社会,就会有利用这个发型武器。发髻变了,就要沉稳不能如同小孩一样调皮了。所以鲁迅说我们的成年人都是行尸走兽,没有鲜活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