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青年大学生对历史的感悟,延续对十堰车文化的传承,发扬东风先辈们的奋斗精神。6月18日下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全体成员走进十堰市博物馆,走进”车与十堰“主题展厅开展深度的研究与学习。
车与十堰
走进”车与十堰“主题展厅,讲解员向队员们介绍道:本展厅是按照时间的顺序展示了十堰与东风共生共荣,以及40年来的改革发展历程。十堰是一座充满传奇,行驶在飞速发展的车轮上的内陆城市。她拥有非常鲜见的移民文化特质,她与东风公司共生共荣,谱写了民族汽车工业的辉煌篇章。这座美丽的城市,因车而建,因车而兴,成为了一座现代化的汽车城。讲到这里,实践队员们纷纷露出好奇的目光,迫不及待的想去看一看短短的40年来,十堰究竟是怎样从一个偏僻而古老的小镇蜕变成一座现代化汽车城。
艰苦创业
步入展览厅,实践队员们看到了一座铜雕像,通过雕像看到了一个个衣衫褴褛的老人在奋力的工作,有的是一些汽车小零件的替换,有的是汽车图纸的设计,他们的身躯是佝偻着的,但人格是伟大的,他们的物质是贫乏的,但精神却是富有的。悠悠岁月,只能衰老他们的肌肤,却将他们的灵魂打磨得更加闪烁。铜像刻下的是他们早已逝去的容颜,亦是他们永不磨灭的英魂。
队员们通过讲解员了解道:十堰以其崇山峻岭、地形复杂、资源丰富,西连秦巴山脉,东接汉江平原的地理优势成为“三线”建设的理想地区。在历史上曾有“南船北马、川陕咽喉、四省通衢”之称。二汽建厂之前,位于鄂西北穷山僻壤的十堰只是郧县辖境内的一个小镇,当时十堰的中心地带—十堰老街仅有百十户居民,几家小商铺,一条抗日战争时期的老白公路,电力供应、工业基础设施基本没有,各方面条件都十分艰苦。有人戏称,那时十堰的工业基础是:重工业是铁匠铺,轻工业是豆腐坊。听到这里,实践队员们都皱了皱眉,不禁这艰苦环境感到担忧,更对这些以凡人之力使“天堑变通途“的先辈们感到到钦佩不已。队员纷纷表示要向这些前辈们学习。
励精图治
继续向前走去,队员们看到了展柜上陈列着一排排图片与报道。讲解员介绍道 :1982年4月,十堰与二汽政企分开。1992年9月,二汽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创建现代企业制度。车城步入快速发展阶段。1982年4月19日,湖北省委研究决定分别组成中共十堰市委员会和第二汽车制造厂委员会。政企分开后,职责分工明确,领导精力集中,管理系统规范,促进了政企双方的工作。1980-1985年,二汽生产汽车34.8万辆,实现利润17.6亿元,收回国家的全部投资。1986年1月,二汽基本建设通过国务院竣工验收,提前两年实现年产车10万辆的建设目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为使二汽迈向集生产、开发、经营为一体的特大型汽车集团行列,国务院批复二汽从1992年9月1日起正式更名为东风汽车公司。
那一张张图片将40年的光阴连缀成一本十堰发展史。这本书,是无数先辈们以血汗为墨,再用那股艰苦奋斗的精神细细的研磨后,和着一代代人的青春刻出来的。队员们静静地看着这本书,它像一位沉默的长辈,无言,但让你不由自主地去追随。
40年来,十堰踏上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艰辛与坎坷、拼搏与汗水、光荣与梦想,交织成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此次博物馆参观,不仅为实践队员们提供了解十堰地区车文化的途径,还有助于队员们对车文化的传承。在党和国家的亲切关怀和市委市政府的英明领导下,东风与十堰水乳交融的感情将继续生根、开花、结果,十堰与东风公司将供求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