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是我们的邻国。由于历史的原因,国民大多从小就对日本没有好感,有的甚至是厌恶和仇恨。但从一些去过的人口中,又常常听到只言片语,对日本人不乏良好评价。比如,日本的女人温柔体贴,日本的男人彬彬有礼等等。最近有机会去了日本,对日本国和日本人有了近距离的接触,有了真切实感的了解。
1、樱花国度
出行前,与一个朋友说要去日本看樱花。没想到这位朋友不以为然说:哪里都可以看樱花,为什么要到日本去看樱花呢?我们这里也有不少樱花了。我无语以对。是的,这些年,我们周围的确种了不少樱花,季节到了,也开得很好。但去了日本才感到,日本的樱花无论从规模、品种、还是赏花的氛围都和国内有很大不同。
日本各地的樱花开放时节有所差异。每年大概三月,日本南边的樱花率先绽放。随后,由南到北的樱花一波接一波地开。但就一处或一株樱花来说,花期甚短,只有约7-10天。
我们这次赶上了樱花开放的好时节。从大阪到东京,我们一路都看到了盛开的樱花。那天在奈良神鹿公园,天下着小雨,樱花如烟,一阵风吹过,粉色的樱花漫天飘落,我们欣喜地张开双臂,或是仰着头、闭上眼,任凭樱花落在脸上、身上,任凭樱花雨将我们包围,沉浸陶醉在樱花雨中……。
之后的一天,天气晴朗,我们来到另一处樱花观赏点。当我们经过一条大道时,我们惊喜的发现,这是几天来所看到的,开得最灿烂的樱花。
道路两边的樱花树都长得很大,满树的樱花蓬蓬勃勃,向中间伸展,道路完全在樱花的掩映中。虽然外面阳光灿烂,但透过重重叠叠的樱花,樱花树下只有斑驳的光影。大巴车穿梭在樱花树下。我们按奈不住惊喜,如此隆重的樱花之遇,岂能满足于在车上看花。下车后,我们特别的在这条大道上走了好一段,徜徉在樱花的花海中,感觉到的是从未有过的美丽、绚烂和浪漫。
我们注意到,不止我们这些“外国人”在看樱花,日本国民也像过节一样,结伴盛装出行,来观看樱花。不过 ,听说日本人在看樱花的时候,更多是怀着肃穆、凄美和感伤的心情在观花的。但我等达观之“异乡人”,以快乐为本,自不必陷于他们悲物的情绪中。
2、干净的国度
在日本,我们首先感到的是环境特别干净。
刚住进酒店,与我同去的朋友就对我说,她到日本好几次了,日本的酒店很干净。不光是我们所住的五星级酒店很干净,其他大大小小的酒店也都很干净。酒店的毛巾和洗漱用品可以放心使用。我只是听着,自然还是用我自己带去的洗漱用品。但房间确实非常干净,门窗玻璃一尘不染。接下来的出游,所到之处,大街上没有一点垃圾。街上行驶的汽车,都像刚从洗车场出来一样,所有的车都干干净净,车身、车窗就不必说了,就是车轱辘都铮铮发亮,干干净净。
如此干净的不光是路上的小车,客车,货车也是这样,车轱辘都那么的明亮。目光所及的建筑物、不论高大的楼房,还是老百姓的小房子,无论是道路上,还是街上,干净是给你最深的印象。
3、看不见垃圾桶
那天在大阪的街上,我和同行的朋友去品尝日本的风味小吃。吃完以后,我们想丢掉手里的包装纸盒。但我们走了半条街,都没有看见垃圾桶。我们不甘心,继续找垃圾桶,或垃圾袋,最后终于看到有放垃圾的地方。等我们走近看,才发现,地上的垃圾已经打包,并且严严实实的封了口,我们根本放不进去手里的小纸盒。只好作罢,将手上的包装纸盒用袋子放着,拿回酒店的房间。
日本的公共场所为什么没有垃圾桶呢?
原来,在上世纪以前 ,日本的公共场所是配有垃圾桶的。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发生了一桩案件,奥姆真主教成员将爆炸物放在垃圾桶,之后,制造了东京地铁爆炸案。日本人就反省,认为垃圾桶放在公共场所,不仅气味难闻,有碍观瞻,而且为隐藏犯罪提供了条件。之后,日本政府大力倡导国民将垃圾带回家,公共场所的垃圾桶逐渐消失了。
4、酒店垃圾桶不罩垃圾袋。
当然,酒店房间是有垃圾桶的。与国内不同的是,日本酒店的垃圾桶不向国内酒店或家庭的垃圾桶,都用一个垃圾袋罩住。日本的垃圾桶没有罩垃圾袋,他们是直接把垃圾扔进桶。
一贯讲究的日本人,为什么不在垃圾桶上罩垃圾袋呢?
原来,日本人注重垃圾分类。他们会将垃圾桶的垃圾再进行分类,不套垃圾袋,是为了便于垃圾分类。据说,日本人将日常生活垃圾要进行100多种分类。
5、没有大嗓门。
还在日本机场办理入关的时候,就感觉到气氛有些异样了。
入海关的时候,已是晚上10点,排队等候的人黑压压的一片,但是都比较安静,没有特别喧闹的感觉。仔细观察,也有不少人在说话的,但都比较小声,有的与朋友交谈时还特意用手半捂着嘴,深怕打扰了旁边排队的人。
到日本的第二天,夜幕降临,我们决定去品尝当地的特色美食。同行的人平常也都忙碌,本想趁此机会好好聚餐,好好聊聊。但导游告诉我们,在餐馆里不要大声说话。确实,去了餐馆,发现安安静静。买单以后,按照购买顺序出餐,服务员会给你一个呼叫器。你点的餐做好后,手上的呼叫器会轻微震动并发出“哔哔”的声音,声音不大,仅限于拿呼叫器的人听到,整个餐厅,安静祥和。偶见一个带孩子的男士用餐,当孩子说话声音比较大,吸引我们注意的时候,我分明看到,那位爸爸赶紧对孩子做了一个手势,示意孩子小声点。这不由得联想到国内很多餐厅,不仅用餐者高声喧哗,生怕压不住别人的声音,就是餐厅服务员,也是高声吆喝,好像只有这样才能彰显餐厅人气红火、生意兴隆,并借此招揽顾客。
6、大阪,安静的小镇
饭后,已是晚上九点,我们一行人从餐厅出来,步行回住所。行走在大阪的街上,感觉就像是走进了我们内地的乡村小镇。街上路灯是清一色的白灯,没有国内的路灯耀眼,更没有见到五颜六色闪烁的霓虹,车不多,行人也稀少。行走间伴着自己有节奏的脚步声,显得分外宁静。回到酒店,从高处放眼,感觉整座城是那样的静谧、祥和。
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