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野里又是学校的那栋教学楼。墙上贴着白色瓷砖。他出现在走廊上。墨绿色的运动外套,深蓝色牛仔裤,黑色球鞋。外套拉链敞开着。手里握着一本卷了边的书。除了微笑,他从没有过别的表情。全神贯注地看着她,不说话。天气也从没糟糕过。周围总是有明亮光线、翠绿叶片,没有任何声响,也不见旁人。
武志珺缓缓地睁开眼,再次平静地回顾了这个梦。她已不再惊愕,也不再试图去找寻原因,她只是想,又见面了。
他经年累月常常来到她的梦里。一遍又一遍重复相同的画面。他总是16岁时候的样子。而她已经36岁。
手掌交叠探向脑后,她心想:这并不公平。于是在脑海里努力勾勒自己彼时模样。她看见一个女孩在她前面不远处不徐不疾走着,经过了一片开阔的草地,转左踏上两层低矮的台阶,又轻盈地拐进一栋教学楼。她沿着一条宽阔的楼梯拾阶而上,头顶的马尾随着脚下的步伐悠然摆动。她上到二楼,身影消失在一间教室的门后。
武志珺缓缓地坐起身,郑重其事地端详镜中的女人。她看到这张脸的线条尚算紧致,但脂肪的消解流失使骨骼的走势愈发凸显,仿佛一艘被打捞的沉船终于褪去了丰饶的裹覆,现出些许凌厉。倏忽之间她有些恍惚。她用目光环视了一遍房间以得到某种确认:是的,那个走在她前面的扎着马尾的女孩是她的回忆。也是她的想象。她兴味正浓,还想看到更多。女孩似乎已觉察出某种不安,教室的门被匆匆关上。于是她不得不换一种方式继续回想。她感到心底升起一股坚定的勇气足以把被漫长时光锈蚀和啃噬的内容原原本本地奉上。
她记得那时每天除了上学,作业,考试,还有大量零碎内容,像蒸屉里一颗颗实诚的米粒,饱满却难以描摹。它们被裹挟在一个巨大的混沌中,托放在一团无法形容的色调里,仿佛在暗示发生过什么已不重要,也不必追寻始末,只需记得这种笼统地感觉:粗粝、敏感、低强度的悲伤。武志珺不肯就范,还在不屈不挠地搜掠,像一只误入的蜜蜂对着玻璃乱撞一气。自由明明就在眼前,它却障了眼,失了志,困死方寸之间。她拼尽全力得到了几条不连贯的线索:一首在耳机里循环播放的歌曲,一张旧旧的纸质借阅证,几本裹着白色封皮的教科书,一张褐色桌面绿色支架的课桌。课桌朝武志珺张开大嘴,露出黑洞洞的空。她怯生生地叫了声:“喂,有人吗?”“喂,有人吗?”黑洞回答。她顿了顿。有些失望。
武志珺在教室的椅子上坐了下来。周围满是嘈杂又鲜活的嬉闹声。想起那双默默凝望的眼睛以及那把时常响起在身后的声音,她下意识地转过头去。但教室后排空空荡荡,连同那些动人声响一并沉默了,只有墙上还留着“勤学需早”的劝勉。天色在一瞬间暗了下来。武志珺一路小跑直到望见自行车棚亮起橘黄色的光。她看见他一脚跨在车座上,静静地等着从夜色中出现的人。武志珺目送着他们推车并肩而行,身影被拉的又细又长。她眼眶突然涌上一股热气,喉咙封堵住一阵辛辣。她望着他俩并排骑车,渐行渐远。耳边是夜风灌进校服的呼啦声,猛烈又温柔。武志珺抬头望了望夜空。星星散落在她湿润的眼中。
此后他就再未长大,永远留在了16岁。只剩武志珺一人孤身前行。有很长一段时间都是以这样一种节奏缓缓郁郁地度过,仿佛是要把每个角落都浸润深透,在浩瀚记忆中烙出印记。
武志珺离开16岁,26岁,36岁,遥远的击打未曾间断,直到把所有前路都一一踏过,变成她的来路。这是必须全副武装的过程,她不敢怠慢。应对艰难之时,她也会回想那些白日的无聊与散漫,作业本背面被涂抹出的古怪图案,教室窗外那棵神情肃穆的老树,琴房里生涩断续的琴声,他们一起结伴而行的影,风和星辰,聊以自慰。她从未在梦中向他说起过任何纠缠困扰,力不从心。无论少时或此时,她总是不擅表达太多。她看见猫把身上落下的毛一一吞进肚里,再吐出一团坚硬毛球。俯身拾起。她早已明白在现实里,故事的开始和结束从没要紧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