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书写十四:有感于扎基寺供养

扎基寺不大,门口都是卖供品的商店,青稞酒、小暖瓶的酥油、经幡、香料、松柏枝等等。

我5元买了一捧松柏枝,转到后面桑炉中焚烧,类似于汉教的烧香。据说产生的烟雾不仅使凡人有舒适感,佛陀也会高兴。同伴们随同上师煨桑,并把青稞酒洒向桑炉,同时口诵佛经,希望佛降福于敬奉他的人们。

集中的焚烧产生更大的烟雾,熏得我睁不开眼睛。

进入大殿,还没看清里面的样子,就拥挤地排在了门口,一个接一个等待佛陀的顶礼加持。咔嚓咣当玻璃破碎的声音吓了我一跳。队伍往前走了几步,才看清是众人敬奉的白酒,被挨个打开倒进一个挨一个的塑料桶里,空瓶子扔到旁边的推车里。

据说,佛陀也喜欢喝酒,照这么喝会不会也喝到上医院打吊瓶呀!

众人供奉的酥油各自倒进大的塑料桶里保存。空暖瓶留在旁边,估计会再回到门口的商店反复利用吧。

当佛像上挂满了哈达,就被僧人们摘下,估计又回到大殿入口,再次作为供养的凭证吧。所以如果愿意敬献,真的不必事先买好新的哈达。减少物质浪费,加强已有物品的再利用,无疑也是更好的礼佛。

也许,礼佛需要物质来帮助僧众外显我们敬佛的内心,但如果内心仍无以安放,佛陀又如何承接呢?

寺院商店里出售各种经过加时的佛珠:珊瑚的、玉石的、玛瑙的,紫檀的等等,一串一串的,不过也只是念佛计数用而已。

看到商店里标价6000多的羚羊绒围巾,比较以化纤制成的百元左右一条的,真的暖和吗?御寒保暖透气性能好的抓绒,都是现代纺织业发展研制的化纤材料制成的,何必去羚羊身上寻。

僧众们提前换好零钞,供养于每一尊佛前的一角、五角、一元的钞票,无疑需要大量的人工再收集、分捡、计数、捆扎,估计最后应该也存到寺院在银行的账户用于日后的弘法吧。这个过程难道不也是一种浪费吗?

估计拉萨是一角五角纸币最多的城市。

修行不只在寺庙,同样共修也不只在课堂。

我们都在路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