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吃苦精神

今天说的吃苦精神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我们日常中我们常听到的「吃得苦中苦 方为人上人」「苦尽甘来」「吃苦耐劳」「唐僧西天取经历经99八十一难」「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这些句子。

孟子他老人家也说过:“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这些流传很广,很鸡汤的句子,从小把耳朵都快磨破了。认知里,能吃苦,绝对是一个人的优良品德,绝对是一个好人。

比如《西游记》的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轻而易举取到真经,为什么还要保护唐僧一路吃苦,奔波劳累,一步一步走到灵山呢?不吃苦不行吗?

也许你会说,那是在磨练他的魔性,要把他的魔性磨炼完,才能显出佛性。

这么解释也不错,看从什么角度理解和分析吧。

父辈们给我们传递这些鸡汤,自然有他的道理。

认为吃苦一定会有好结果,即便换不来成功,也不会太差。

认为懂得吃苦,说明这个人心态就踏实了,人就长大了,不那么浮躁了。

认为能吃苦,起码是个好人;认为能吃苦,能补拙,就算你很笨,靠勤奋、比别人多付出,也能减少一些跟被人的差距。

发心也都是好的。

不过事实好像也不如我们被教育的那样,就我见过的吃得苦中苦的人就多了去了,成为人上人的我就没怎么见过几个,有,比例不多。

倒是从小养尊处优的那些,大都依旧生活在社会的顶端。

真相是有些残忍,接受它有些难。

另一方面呢,有一些人从小看到父母工作、生活很辛苦,包括一直到现在依旧很辛苦,潜移默化的在潜意识中就形成了一套逻辑:

必须付出200%的努力和艰辛,才能拿到和别人一样的结果。有些人还一直不敢休息,不敢让自己放松,这里面似乎有一些潜台词是:父母那么辛苦,我怎么能休息,我怎么能释放天性,我得卯足了劲往前跑。

这些年的学习和了解,也接触到了一些新的词,比如“轻松愉悦”。

这四个字,我想大多数人的父母和老师都不会这样跟我们说。

不会跟你说:学习是个轻松愉悦的事情,长大是个轻松愉悦的事情,成家立业是个轻松愉悦的事情,养儿育女是个轻松愉悦的事情。不会,反正我爹妈、我老师没这么说过。

“学海无涯苦作舟”“勤能补拙”“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几句老师们倒是经常说

我们脑子里对于「轻松愉悦」就能得到的结果,一般都会定义为:走狗屎运、投机倒把、不踏实之类的。

我们现在的年轻人,也常常被说“吃不了苦”,加不了班;工作一不顺心就跳槽;不爱做家务,干啥都得用智能设备;觉得生娃养娃太辛苦,不肯生二胎,一胎都不肯生....

好像这些「关心自己的感受,尽量不委屈自己」的行为,都会被简单归结为“吃不了苦”。

也许有那么一丁点没有吃苦精神吧,但是更多的我觉得我们更人本了,更能感受自己的真实需求了,我们更愿意把精神精力用在我们希望创造价值的事情上来。

吃苦精神当然要有,但是我们不能提倡故意吃苦并且高调赞颂吃苦。

而是要避免吃苦,多做一些创造性的发明,省劲儿省力并且价值最大化才是最终的追求,当然不能提倡投机取巧,而是要踏实肯干,提高效率。

今天的随笔没有编辑~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小时候,我们听过这样的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于是很多人将吃苦当做幸事,不断慰藉自己。 我不否认吃苦精神,它让...
    汨江情阅读 1,001评论 5 21
  • 1 朋友老兵跟我讲了他儿子小兵的故事: 小兵读高一时,我裱了一幅字:“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挂在小兵书桌前的墙壁...
    沐芝阳阅读 432评论 0 3
  • 听到这样一个故事:朋友下午带宝贝出门,途中看到一个小孩在路上又哭又闹的,非要大人抱,她带着宝贝从身边经过。...
    葡萄杨阅读 453评论 0 0
  • 吃的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想我应该是记错了吧!分明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其实也没什么两样,无非就是主动...
    静吾1阅读 349评论 0 2
  • 南庄小学 高丽丽 因临近期末考试,我们全校师生,已进入紧张的备战模式。老师加班加点,学生做题背书……...
    Annie与你相约阅读 969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