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一句话养活自己的心
今天刷到教育学者黄埔军伟的视频,《父母如何拿一句话养活自己的心》,感觉受益颇深。很多时候特别困惑,我明明那么爱孩子,那么想做一个好妈妈,为什么得不到孩子的认可和爱的回馈?我事无巨细的照顾孩子,生活的重心就是围着孩子转,放弃、甚至可以说失去感知自己的个人需要的想法的需求,却得不到孩子的尊重和体恤!我明明那么怕孩子因为懵懂无知受到伤害,而我却被孩子看成是那个伤害了他的人;我那么想护住孩子,怕孩子因为年少无知应对不了生活中的恶意,孩子回敬我的却是不屑一顾的眼神······
坦率说,因为来自孩子的不屑一顾我哭过好多次,虽然过不了几分钟我们又会和好如初,虽然一转脸她躺在我的臂弯里说”抱着我“时我还是立马被甜的融化,虽然任何时候我都确定面对危险甚至是生死,我都会毫不犹豫挡在孩子的面前!但是,那一刻,面对他不屑一顾的言语或者眼神,我还是会痛彻心扉,我还是会怀疑自己所作所为,怀疑自己大半生的选择,怀疑我对他无时无刻的付出和不求回报的爱······有价值吗?正确吗?值得吗?
现在的一种说法是做全职主妇、也可以叫陪读妈妈是一个最危险也最没有价值感的活法,因为你活着活着就会失去自己。很多女人在特定的情况特定的时间段不得不做这样的选择,但我要说的是这样的选择和所以的人生选择一样,也不一定会有同样必然的结果。拿我来说,早晨我还因为和孩子的小冲突痛心迷茫,但此刻,却已经了然:冷静的反思,这八年的陪读生活我真的只能这样过吗?我难道不可以努力一点、精进一点,在陪好孩子的同时,在某一个方向取得一点成绩,哪怕是谋得一个很普通、很平凡的职位,可以日有所得,让自己内心更安定,更有配得感也可以啊。其实,让我失去自己、失去孩子敬重的不是做家庭主妇、陪读妈妈的选择,而是自己的懒散和不自律,是自己内心里对自己这样的人生的不认可,是自己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如黄埔老师所说的能做的“吾日三醒吾身”,不光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还要不断调整自己的认知和选择,改变自己永远比改变别人容易。爱孩子为孩子付出,是我们的选择和需要,但这并不能改变一个事实:孩子不会因为这个就成为那个我们说什么也认可、我们怎么希望她怎么活的人,事实是他们是自己,是别人。像我们爱他们也会叱责他的错误一样,爱我们,她也会看到我们的缺点和不足,爱,不等于认可和敬重。我们想要的认可和敬重,还是要靠自己来努力的,就像我们怎么爱孩子,也给不了孩子想要的人生一样。甚至我们要硬塞给他的我们认为好的选择或安排,可能却是他避之不及的糟粕。
心有所定,心有所属。从今天开始践行吾日三醒吾身,是我不行,不是别人对我不敬,是我没有做好不是别人看我不好,当然,这个别人也包括孩子。